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矽谷「AI 人才」爭奪白熱化!Google 24億收編 Windsurf、99%的錢流向1%的人

鉅亨網編譯莊閔棻


在人工智慧(AI)時代的浪潮中,頂尖人才成為各大科技巨頭爭相搶奪的「稀缺資源」,一場以數十億美元堆砌的矽谷搶人戰正悄然改寫整個科技產業的版圖。Google (GOOGL-US) 重金挖角 Windsurf 核心團隊、OpenAI 收購夢碎,只是冰山一角。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矽谷「AI 人才」爭奪白熱化!(圖:Shutterstock)

當資源與焦點不斷向 1% 的 AI 菁英傾斜,99% 的工程師卻面臨裁員與價值邊緣化的風險,這場關於 AI、資本與職場未來的權力再分配,正在加速上演。


OpenAI 收購夢碎 Windsurf 團隊轉投 Google

美國時間 7 月 11 日,AI 業界投下一顆震撼彈。Google DeepMind 宣布成功挖角 AI 新創公司 Windsurf 的核心團隊,並支付高達 24 億美元的技術授權費與補償金。

原本傳出 OpenAI 計劃以 30 億美元收購 Windsurf,但最終合作破局,象徵其「Vibe Coding」構想正式破滅。

根據消息,Windsurf 聯合創辦人 Douglas Chen 與部分高階研究人員將加入 Google,協助推進 AI 程式設計項目。

不過,Windsurf 仍將維持獨立運營,並保有其 AI 技術的對外授權權利,突顯 Google 此舉是「為搶人而戰」。

科技巨頭瘋搶 AI 人才 矽谷挖角戰升級

這場 AI 人才爭奪戰已進入白熱化。

繼 Google 之後,Meta(META-US) 上月也斥資收購 Scale AI 近半股份,並聘請該公司年輕 CEO 為首席 AI 長。此外,Meta 還重金挖角 OpenAI 的 AI 人才,引發大量關注。

與此同時,蘋果 (AAPL-US) 、xAI 等科技巨頭,亦透過高薪與收購方式整合 AI 技術與團隊,強化研發實力。

頂尖 AI 科學家目前炙手可熱,開出的薪資動輒千萬至上億美元。業界甚至傳出企業 CEO 親自打電話、安排飯局、斥資併購,只為挖走 OpenAI 或 Anthropic 等對手的技術骨幹。

頂尖人才吃香 普通工程師壓力爆棚

然而,在這波 AI 資源集中化的背後,普通工程師正面臨被邊緣化的風險,「重金聘請」被集中在 1% 的人手上。使許多矽谷論壇與社群充斥著「羨慕與焦慮」並存的言論。

一名網友就直言:「大型語言模型人才拿大禮包,普通人天天怕被裁。」

即便是資深 AI 工程師,其年薪達 100 萬至 150 萬美元,如 Meta 的 E7 級 AI 工程師平均年薪約 154 萬美元,也仍擋不住被取代或調職的壓力,因為真正受益者僅為金字塔頂端的少數人。

巨頭加碼 AI 同時裁員 非 AI 人才首當其衝

值得注意的是,在積極擴充 AI 團隊的同時,多家科技巨頭也同步啟動裁員計畫。

Meta 已裁撤數萬名非 AI 相關員工;Google 推動自願離職補償;亞馬遜 (AMZN-US) 與微軟 (MSFT-US) 也針對傳統工程職位進行精簡重組。

2025 年 7 月,微軟再度宣布裁撤數千名工程師,CEO 納德拉坦言,現今微軟內部已有 20% 至 30% 的程式碼由 AI 自動生成。

Salesforce(CRM-US) 也透露,公司內部開發效率因 AI 提升超過 30%,因此降低了工程師人力需求。

AI 技術取代人力 工程師價值面臨重估

AI 快速進展的同時,職場結構與人力價值也被重新定義。不少程式設計師擔憂,自己所開發的 AI 工具最終可能取代自己的工作。

儘管 AI 產業正在高速成長,但實際新增職缺有限,多數工程師陷入「做工具取代自己」的矛盾窘境。

整體來看,AI 資金正大量集中在極少數精英身上,99% 的普通工程師則在觀望與不安中前行。

這場由 AI 技術引發的高薪搶人潮,正逐步改變全球科技產業的人才分佈與生態結構,並帶來一場深刻的職場與社會價值重構。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