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6月金融數據揭經濟真相:企業瘋狂借短貸「過冬」居民消費與購屋意願仍待提振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綜合報導
中國人民銀行周一 (14 日) 發布的 6 月金融數據顯示,當月新增信貸 2.24 兆元(人民幣,下同),年增 1100 億元,信貸餘額年增 7.1% 與上月持平,M2 年增率升至 8.3%,M1 年增率亦升至 4.6%,兩者差距縮小至 3.7 個百分點,資金態勢明顯。

《第一財經》報導,上述金融數據呈現三部門均衡發力特徵,印證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加大,降息降準及新型政策性工具等擴內需措施成效顯現,存款結構優化與活化特徵凸顯,M1 增速持續反彈。
居民信貸方面,6 月呈現年增率微升、月增大幅上揚的態勢,消費與購屋需求溫和修復。人民幣貸款較上季增加 1.62 兆元,其中住戶貸款較上季增加 5436 億元,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分別較上季增加 2829 億元、2607 億元。
「以舊換新」政策撬動消費,促進增收和服務消費提質專案行動帶動消費信貸回溫。汽車、電影消費走強,出境旅遊市場升溫,加上 618 購物節帶動居民消費需求釋放,推動短期消費貸款、信用卡貸款成長。
房地產領域,「保交大樓」政策推進,個人房貸加權平均利率降至 3.1%,30 個中大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月增 17%,帶動中長期信貸回升。
但居民貸款成長因去年低基期而顯得平淡,今年上半年居民部門新增信貸 1.17 兆元,年減 2900 億元,結構上「中長期主導、短期拖累」特徵明顯,反映出消費與購屋意願仍待提振。
華西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肖金川指出,無論是短貸或中長貸,經營性貸款規模佔比均在 65% 以上,居民超前消費或長期購屋意願暫不強。
存款方面則呈活期化趨勢。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存款累計增加 17.94 兆元,6 月底存款餘額達 32.02 兆元,年增率 8.3%。6 月新增人民幣存款 3.21 兆元,較去年增加 7500 億元,但低於 2021-2023 年同期。居民和企業成為存款成長主力,分別新增 2.47 兆元和 1.78 兆元,非銀同業存款下降 0.52 兆元。
存款結構出現正向變化,居民及企業增量存款中活期佔比分別達 83%、95%,企業存款定期化趨勢已被遏制,但居民新增存款中定期佔比仍達 86%。
中國 6 月 M1 年增率連兩月反彈,6 月末 M2 年增 8.3%,M1 增速升至 4.6%。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指出,「穩成長、促內需」政策持續發力及理財市場調整促使部分資產回流存款,共同支撐 M2 成長。
企業信貸則呈現短期化特質,6 月新增企業短貸規模達 1.16 兆元,創歷史新高,較去年增加 4900 億元,但表內票據規模減少 4109 億元,年減 3716 億元。這種「一增一減」現象反映企業融資需求謹慎,更傾向借入短貸而非長貸。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有效需求偏弱、外在環境複雜等挑戰。財信國際經濟研究院指出,居民「多儲蓄、少消費」模式短期難改,就業收入壓力及財富縮水可能加劇長期化風險。政策層面將圍繞「擴內需」與「反內卷」展開。
貨幣政策方面,今年下半年可能至少降息一次、降準一次,結構性工具重點支持科技創新、消費等領域。
針對「反內卷」,金融手段將引導信貸資源優化配置,抬升產能過剩行業融資成本。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要求治理低價無序競爭,多部門連結推動相關工作。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國補及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將推動信用持續擴張。
值得關注的是,2025 年 M1 統計口徑修訂後包含居民活期存款,其與股市相關性顯著增強。6 月 M1 年增速大幅提高,對 A 股流動性形成利多。企業中長期貸款成長率作為另一個重要指標,將持續影響市場預期。
隨著政策組合拳持續發力,居民消費與企業投資信心修復仍需時日,但資金活化趨勢將為經濟發展回升奠定基礎。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