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豐田加碼37億押注純電市場 扭轉中國競爭困局

鉅亨網新聞中心


豐田汽車的電池開發和製造子公司 Prime Planet Energy & Solutions(PPES)宣布,將在中國遼寧省大連市興建一座新的電池廠房,總投資額高達 37 億元人民幣,專門用於生產純電動車(EV)的車用電池。這不僅是 PPES 在中國的第四座工廠,更是其在中國首個專注於純電動車電池生產的基地,代表著豐田在中國電動車市場的戰略性轉折。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豐田加碼37億押注純電市場 扭轉中國競爭困局。(圖:shutterstock)

大連對於豐田而言並非陌生之地。自 2014 年泰星能源成立以來,這座城市一直是豐田混合動力電池的重要生產基地。


泰星能源由日本泰星能源解決方案有限公司(80%)與大連遼無二電器有限公司(20%)合資設立,其背後是豐田集團(51%)與松下集團(49%)的資本聯姻。然而,與過去專注於混合動力車(HV)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電池生產的三期項目不同,新工廠將完全聚焦於純電動車領域,旨在填補大連市高端動力電池產業的空白。

近年來,日系車企在中國市場面臨嚴峻挑戰,主要原因在於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爆發式增長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期。2024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突破 1000 萬輛大關,市場滲透率超過 35%,產銷量連續 10 年位居全球第一。

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潛力,全球主要車企無不虎視眈眈,日本車企自然也無法忽視。此次豐田新工廠的誕生,實際上反映了日本車企在中國電動車浪潮下的集體戰略調整——即加大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押注,並相對收縮在日本及其他市場的投資。

今年 3 月,豐田推遲了福岡新廠的建設,而日產和本田也相繼調整了電池投資計畫。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豐田除了投資 37 億元建設大連純電動汽車電池工廠外,還計劃於 2027 年在上海投產雷克薩斯電動汽車及電池研發基地,首期投資 50 億元。這兩項重大投資共同構成了豐田在華電動化戰略的「雙引擎」,形成戰略呼應。

然而,日本車企在中國電動化賽道上仍面臨諸多挑戰,無論在技術、產能還是市場格局中均不佔優勢。例如,泰星能源配套車型(如威蘭達)的電池能量密度僅為 103Wh/kg,而中國領先的電池企業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已達到 255Wh/kg,兩者差距超過一倍。

這種技術落差的背後是中日電池技術路線的根本差異:中國電池企業憑藉在磷酸鐵鋰和高鎳三元技術上的激進創新,實現了能量密度與成本控制的突破;而日系企業長期專注於混合動力使用的小容量電池,在純電動大容量電池領域的積累相對不足。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本土電池企業已形成從材料、電芯到回收的完整產業鏈閉環,產能擴張速度驚人。豐田等日本車企若想在電動化競賽上突圍,除了擴大產能,更亟需加快技術迭代節奏。

此外,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同時也是競爭最激烈的市場,已進入白熱化階段。隨著小米 SU7 等國產車型的崛起,特斯拉也感受到了壓力,並接連做出調整。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豐田及其他日系汽車廠商不僅需要快速進行技術迭代、降低生產成本,同時也要增強市場的響應速度,以適應中國市場的競爭強度。

因此,以豐田為代表的日本汽車廠商,不能僅憑藉其在傳統燃油汽車市場和混動領域的技術優勢,理所當然地認為可以快速成功。事實上,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競爭維度已經從動力電池技術和來源,逐步擴大到智能化、集成領域,競爭的維度更廣、更深。這已不再是豐田老闆曾言的「低級產品」所能概括的市場。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