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正在改寫比特幣交易規則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華爾街正日益主導比特幣市場的重心,將其從過去由離岸平台和散戶狂熱驅動的模式,轉變為由美國金融體系內部定價和引導。

透過快速成長的 ETF 和指數掛鉤的交易所上市期權市場,傳統金融參與者正重新定義比特幣的交易方式,進行戰術對沖與波動性策略,且無需直接持有底層資產。
貝萊德的 iShares 比特幣信託 (IBIT-US) 位居核心。它已成為最大的比特幣 ETF,資產達 860 億美元。
IBIT 同時催生了一個極為活躍的期權市場,其未平倉合約今年已增長逾三倍至約 340 億美元,這顯示其作為加密風險定價核心引擎的地位。IBIT 期權日均交易量已達 40 億美元,超越了信用和新興市場等大型基金,其活躍度僅次於美國股票、黃金和小型股 ETF。
Asym 500 LLC 創辦人 Rocky Fishman 指出,ETF 在推出八個月後能發展出如此規模的期權市場「極不尋常」。監管文件顯示,機構持有 IBIT 的數量自去年底以來幾乎翻倍,彰顯了傳統參與者正迅速進入市場。
IBIT 的崛起標誌著加密市場架構的轉變,從依賴槓桿的離岸平台轉向受美國金融體系監管的核心。這種增長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流動性帶來合法性,進而吸引更多資金流入。
市場製造商 Keyrock CEO Kevin de Patoul 表示,過去加密期權因其離岸性質未能獲得機構青睞,但現有現貨 ETF 和美國上市期權為機構提供了符合其策略的便捷接入點。這些策略反映了股票和債券市場的慣用手法,將比特幣視為一種風險來管理。
例如,投資者現在更傾向於使用看跌期權對沖損失,此模式有助於抑制波動性並防止恐慌性拋售。此外,價格發現的地理位置也在變化。據 Kaiko 數據,比特幣兌美元交易在美國交易時段的占比,已從 2021 年的 41.4% 躍升至 57.3%。
然而,結構性限制依然存在。IBIT 的期權市場正遭遇瓶頸,一項 25,000 份合約的監管上限限制了機構大規模部署系統性策略的能力。除非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提高上限,否則 IBIT 在波動性市場中的作用可能會停滯。
Nasdaq 已於 1 月提交提案,請求將 IBIT 的持倉上限提高十倍,SEC 預計將在 9 月前做出決定。許多人認為,若結果有利,將透過允許做市商和交易員管理更大的曝險來深化流動性。
de Patoul 預測,最終所有資產都將數位化,而現在所謂的加密貨幣將成為金融系統的一部分,像其他資產一樣被定價、對沖和風險管理。
- 上課抽比特幣:現貨交易高手養成班開課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