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企業募資冷颼颼!件數、金額創近5年新低 受兩原因牽制
鉅亨網記者陳于晴 台北
金管會今 (29) 日公布最新統計,2025 年上半年公開發行公司國內外合計籌資申報生效案件共計 161 件、年減 16.58%,金額 3412.02 億元、年減 25.91%,不論件數或金額均創近五年來同期新低。證期局官員分析,主因是美國實施對等關稅及新台幣匯率大幅波動,導致發行人趨於保守觀望,企業籌資動能明顯趨緩。

從細項來觀察,上半年國內募資申報生效案件計 160 件,金額 3160.77 億元;海外僅有 1 件,金額為 251.25 億元。國內資金仍為企業主要籌資來源,占整體比重達 92.63%。
至於私募部分,今年上半年計有 45 件、金額 458.34 億元,較去年同期的 56 件、1420.15 億元大幅下滑,金額年減幅達 67.73%。主因為 2024 年台灣電力公司曾辦理高達 1001 億元的私募普通股,基期較高所致。
觀察募資資金用途,企業主要將現金增資及公司債所得資金用於償還債務,顯示資金配置仍以財務結構調整為優先考量。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說明,公發公司會考量這些工具的資金成本、公司未來獲利性以及股東權益影響等。
高晶萍指出,企業靜待台美最新關稅出爐,再來評估有什麼影響,並調整布局,這陣子大多保持觀望態度,加上匯率變動較大,公發公司也會擔心萬一辦理現金增資,導致股權變多了,會稀釋未來的 EPS 數據。另一方面,台幣升值已經影響獲利了,就怕海外籌資會有不好的影響。
融資完成後,企業投入擴充廠房設備占比 23.87%,為近五年來同期第三高,前二高為 2021 年上半年 37.19% 和 2022 年上半年 27.99%。對此,高晶萍表示,融資之後的擴廠金額,不見得代表企業用於擴廠的全部金額,因其擴廠的資金來源,有可能是透過銀行聯貸,而非全然向資本市場募資。
- 股市老手都在學的K線實戰課程,報名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