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關稅不對等到能源主權 中國官媒:美國貿易協議的「明槍」與「暗箭」
鉅亨網新聞中心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設定的關稅最後期限 8 月 1 日到來,中國中央電視台旗下的新媒體帳號「玉淵譚天」發表評論文章,認為美國近期與多國簽訂的貿易協議,並非單純的貿易往來,而是一種带有「明槍」與「暗箭」的「不平等協議」,其目的在於擴張美國自身發展空間,同時擠壓他國自主發展的機會,甚至構成「新經濟殖民主義」的實質。

玉淵譚天表示,透過大數據分析這些協議或聲明,發現美方發布的版本普遍具有「勝利者」的敘事特點,大量使用「歷史性的」、「前所未有的」等詞語,並將關稅豁免包裝成一種「獎賞」,迫使他國接受美國的條件以避免高額關稅。
這些協議體現出多方面的不平等:
• 不公平的發展權益:
稅率不對等:美國對協議國設定了明顯更高的稅率,而對方給予美國的稅率則遠低於同等水平。
附加限制條款:協議中特意設定了「轉口」限制和「供應鏈安全」等附加條件。例如,越南高度依賴全球化外資企業,此類限制會削弱越南吸引外資的優勢,並影響其工業園區和外資布局。對英國而言,其汽車出口嚴重依賴進口零部件,若按美方「供應鏈安全」邏輯審查,許多英國產品將不達標,損害出口能力並衝擊製造體系穩定性。與印尼和歐盟的協議中,則以「加強原產地規則」或「禁止他國搭便車」為名,實則干預他國產業結構與供應鏈路徑。玉淵譚天指出,這些限制本質上是美國在擴張自身發展空間,卻是以擠壓別國自主發展空間為代價。
• 不公平的市場開放:
開放市場予美國商品:美國尤其關注其農產品出口市場的拓展。儘管美國農業近年面臨衰落並出現貿易逆差,但其解決方式是透過不公平貿易協定來彌補。
日本大米進口案例:美國與日本達成的協議要求日本增加 75% 的美國大米進口,使其進口量達到 60.55 萬噸。這不僅可能衝擊日本本地農民收入,擾亂日本政府提升大米產量的目標,還可能影響整個區域的大米貿易平衡。
其他農畜產品要求:美國還對印度、韓國、印尼、菲律賓、英國等提出擴大大米、大豆、牛肉、乳製品等農畜產品進口的要求,其中越南和印尼甚至對部分美國農產品給予了零關稅待遇,對其本國商品構成不平等的競爭和衝擊。
• 不公平的政治枷鎖:
歐盟協議的捆綁:美國與歐盟達成的協議不僅涉及貿易,更體現出「投資與採購的政治經濟捆綁」。協議要求歐盟新增 6000 億美元對美投資,並在未來三年內購買 7500 億美元的美國能源。
喪失能源主權:這項能源採購條款意味著歐盟需每年採購 2500 億美元的天然氣、石油及核能技術,即使買空美國的石油和液化天然氣出口總額也難以達到,這被法國批評為「屈服」,且被歐盟各國視為「喪失歐盟能源主權」。這種交易也將對全球能源貿易的正常運行產生巨大影響。
總體而言,玉淵譚天認為,這些「不平等協議」不僅僅是簡單地獲取利潤,更深層次地捆綁了其他國家的發展、安全和未來。文章呼籲,世界最終需要的不是「新經濟殖民主義」,而是一個更公平的格局。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