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IPO制度鬆綁 壁仞、燧原等中國AI晶片廠秘密申請上市案大增
鉅亨網編譯王貞懿
據《金融時報》周四 (7 日) 報導,香港今年 5 月推出科技及生技公司秘密申請 IPO 制度後,大批中國科技公司湧入申請上市。壁仞科技等領先晶片廠商已秘密提交文件,今年前半年港股 IPO 申請數創歷史新高。

港交所 5 月宣布,虧損的科技和生技公司可採用秘密申請方式上市。企業不必一開始就公開上市計畫,可以先讓交易所和監管單位審查財務與營運狀況,通過後再對外宣布。
晶片大廠搶進港股
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晶片龍頭壁仞科技最近幾周已秘密遞件。同業燧原科技,以及今年私募估值突破 50 億美元的 AI 新創智譜,也準備跟進提交申請。
這些晶片廠雖然還在虧錢,但業內預估今年營收可望大爆發。主要原因是美國對輝達 (NVDA-US) 等晶片巨頭祭出出口管制,反而讓中國本土業者受惠。壁仞科技最新估值約 25 億美元,獲騰訊 (0700-HK) 投資的燧原科技身價也差不多。
另一家 AI 公司 MiniMax 7 月中就已經送件,最新估值約 40 億美元。上述公司多數拒絕回應或不予置評。
香港優勢吸引中企
今年前 6 個月,申請來港上市的公司數量寫下歷史新猷。企業看上的是港股飆漲行情,以及比 A 股寬鬆許多的上市門檻。
在大陸申請 IPO 有個大問題:送件後就不能再募資,得等到正式掛牌才行。但香港不同,企業等上市期間照樣可以籌錢。對科技公司來說這點很重要,特別是晶片和 AI 業者,往往一年要辦好幾輪募資才能維持營運。
秘密申請還有個好處,就是不會太早曝光,避免競爭對手搞破壞。等中國證監會點頭通常要一年,期間保持低調比較安全。
申請數量創新高
《金融時報》統計發現,今年前 7 個月已有 12 家中國科技公司根據港交所「18C 條文」申請上市。這項規定專門開放給虧損的科技業者,申請數量創下 2023 年新制上路以來新高,而且還不包括那些秘密送件、尚未公開的案子。
香港年利達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Fang Liu 認為,秘密申請對中國科技公司很有吸引力,可以避免透露敏感資訊。她說:「資料一公開,競爭對手或其他人就可能找麻煩,甚至寫黑函給監管單位。」
地緣政治推波助瀾
地緣政治緊張也是推力之一。許多中國企業現在很難到美國或英國上市,香港變成最佳替代方案。
業界人士透露,中國證監會其實也在鼓勵企業赴港上市,比較不建議跑太遠。雖然 18C 條文原本是給虧損的新創公司用,但已經獲利的企業也有機會適用。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