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百萬門檻!小資也能靠RWA投資綠色資產 躺賺被動收入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一場由 RWA(真實世界資產)引發的普惠金融革命正在席捲全球,其核心正是投資門檻的崩塌。過去專屬於百萬富豪的投資遊戲,如今透過區塊鏈技術,化身為人人皆可參與的「綠色財富運動」。

從香港茶餐廳的服務生到深圳的退休教師,普通民眾正以前所未有的低成本,成為全球綠色資產流動網絡中的關鍵節點。
這場變革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得益於一系列政策與技術的突破。在香港,《2025 穩定幣支付條例》正式生效,港元穩定幣 HKDG 獲得了在便利店、加油站等日常消費場景的使用資格,為 RWA 的收益支付提供了便利的管道。
在中國,首批 20 個綠色資產項目開放小額認購的「千 RWA 計劃」正式落地,讓普羅大眾能直接參與國家級的綠色建設。如今,最低只需 15 美元,即可持有在新加坡金管局備案的東南亞綠電 RWA 基金,傳統跨境投資的壁壘正全面瓦解。
深圳前海的 RWA 自助認購機前,退休教師張女士的經歷正是這場變革的最佳寫照。她用 2000 元認購了一份光伏電站的收益權,感慨道:「以前買海外基金要百萬門檻,現在 2000 元就能當國際電站的『股東』。」她所持有的代幣,每月能自動獲得 0.83 美元的配息。這份小額投資不僅讓她成為綠色能源發展的參與者,也為她的退休生活帶來了一份穩定的額外收入。
這場全民參與的綠色革命,主要聚焦在三類核心的 RWA 資產上:
碳資產碎片化投資: Gfforce Lab 推出的「深港碳匯寶」,將鋼鐵廠的碳配額細分為每份 10 美元。香港的清潔工李師傅每月定投 100 美元,透過碳價上漲和港府補貼,年收益率高達 20%,不僅為環保貢獻心力,也為自己創造了可觀的財富。
綠電收益權代幣: 澳門垃圾焚化發電廠的收益權被拆解為 5 萬枚代幣。奶茶店員小吳持有 100 枚代幣,每日透過手機錢包自動收取 0.17 港元的收益,相當於每天多賣出 7 杯珍珠奶茶。這種隨手可得的被動收益,讓綠色資產真正走進了尋常百姓的生活。
ESG 債券組合基金: 香港 RWA 全球產業聯盟推出的「綠色債券 ETF」,將比亞迪綠債、長江實業離岸風電債券等優質資產打包。計程車司機陳生用 HKDG 認購後,感嘆道:「握方向盤的手也能持有李超人的風電資產。」這讓普通人也能以小額資金分散投資於優質的 ESG 項目。
為了保障普通投資者的權益,這場金融創新也設立了嚴格的「三大安全閥」:首先是「熔斷防護罩」,當資產價格波動超過 15% 時,系統會自動凍結交易,保護散戶免受極端波動的衝擊。
其次是「雙重準備金機制」,香港持牌 RWA 平台必須預留足夠的現金準備金和超額抵押資產,確保在極端情況下仍能兌付。
最後則是「穿透式監管沙盒」,香港金管局透過「合規鏈」即時追蹤資產流向,確保所有交易都在透明、安全的框架下進行。
這場革命讓普惠金融的概念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外企會計小林將 RWA 收益玩出了新境界,她用比亞迪綠債的派息支付香港保險,用碳積分的折扣換取深圳充電樁的優惠。在她看來,這些綠色代幣比銀行存款更「活」,因為它們「24 小時為地球發電」。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也透露,預計 2026 年全港將有 30% 的日常消費可以透過 RWA 收益來支付,足見其影響力之深遠。
當香港中環的服務生陳伯用 5000 元薪資定投「碳積分」,當澳門的單親媽媽用風電收益支付孩子的學費,RWA 不再只是富豪的遊戲。千元持有的光電站收益權、百元定投的碳積分、十元派息的綠電代幣,這些碎片化綠色資產正編織成一個全新的普惠金融網絡。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