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億!以太幣殺入全球前25大資產 美國證交會監管轉向引爆牛市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以太幣 (ETH) 在周末期間迎來歷史性突破,總市值在周日 (10 日) 清晨一度飆升至 5200 億美元,超越支付巨頭萬事達卡與串流媒體龍頭 Netflix,首次躋身全球資產市值排行榜前 25 強。這一里程碑事件不僅凸顯以太幣日益增長的經濟影響力,更與近期美國監管機構的關鍵政策轉向形成共振,標誌著加密資產正加速融入主流金融體系。

數據顯示,以太幣價格在 8 月初強勢突破 4300 美元,推動市值攀升至歷史新高,價值重估的背後是機構資金的持續湧入成為核心驅動力。
本月初,「巨鯨」地址便累積了價值 6.67 億美元的以太幣,企業級金庫持倉量環比增長 127%,且鏈上資料同樣亮眼,每日交易量穩定在 174 萬筆以上,活躍地址數超 68 萬,去中心化金融 (DeFi)、NFT 等應用生態的蓬勃發展持續創造真實需求。
市場研究人士說:「資本市場正快速進入『加密 + 傳統』共構的新階段,以太坊正處於這場融合的風暴中心。」
監管層面的突破性進展為市場注入強心劑。美國證交會 (SEC) 在川普政府「Project Crypto」改革計畫推動下發布最新指引,明確特定流動性質押行為不構成證券發行。
根據 SEC 解釋,若質押協議僅提供技術性服務並發行代表質押所有權的流動性質押代幣 (LST),且不依賴他人努力產生收益,則不受《1933 年證券法》約束。
SEC 這一表態被視為對以太幣現貨 ETF 質押功能的鋪路,當前流動性質押總鎖倉量達 670 億美元,其中以太幣生態佔比近八成,允許質押收益分配將使 ETF 從單純價格部位工具升級為「生息資產」。
值得注意的是,先前 SEC 對質押行為的模糊態度始終是 ETF 發行的主要障礙。
加密資產管理公司 Nova Dius Wealth 表示,流動性質押代幣 (LST) 的合規路徑打通後,機構開發次級市場與收益來源的障礙將大幅減少。儘管 SEC 內部仍存反對聲音,但市場反應積極,允許質押的以太幣 ETF 潛在買盤規模或達數千億美元,有望徹底重塑全球資產管理格局。隨著以太幣正式叩響主流金融市場大門,這場加密革命正迎來新的轉捩點。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