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京東Q2營收年增逾兩成 外送與補貼帶動成長
鉅亨網編譯段智恆 綜合外電
中國電商巨頭京東 (JD.com)(09618-HK) 周四 (14 日) 公布公布 2025 會計年度第二季 (截至 6/30) 財報,受惠於中國政府消費補貼與積極拓展新業務,營收達人民幣 3,566.6 億元 (約 497.3 億美元),年增 22.4%,優於市場預估的 3316.3 億元。財報發布後,京東 (JD-US) 美股 ADR 盤前股價一度上漲約 3%,但隨後漲幅收窄至 1.2%。

雖然銷售表現亮眼,但京東同期淨利潤腰斬至人民幣 62 億元,低於去年同期的 126 億元,不過跌幅仍小於市場預期;毛利率降至 1.7%,反映進軍外送與即時零售等新領域的推廣成本;行銷費用更較去年同期翻倍至人民幣 270 億元,主要用於新業務促銷活動。
京東今年 2 月正式跨足外送市場,挑戰美團 (03690-HK) 與阿里巴巴 (BABA-US)(09988-HK) 旗下餓了麼的多年壟斷格局,並在「618」年中購物節推出大幅折扣與補貼,吸引消費者下單。據零售數據公司星圖科技 (Syntun),今年 618 全平台成交總額 (GMV) 達人民幣 8,556 億元,年增 15.2%,創歷史新高,訂單數量更較去年翻倍至逾 22 億筆,涵蓋線上、線下與外送平台。
面對京東的進攻,美團首度在 618 期間推出家電與酒類等非核心品類折扣,阿里則加大餓了麼與淘寶的整合力道,強化用戶黏性。激烈的價格戰雖推動銷售,但也加劇中國消費市場的通縮壓力。中國政府近期啟動行動,要求企業避免惡性競爭,三家業者本月亦罕見發表聯合聲明,承諾抑制損害行業的低價行為。
除中國市場外,京東也在尋求海外擴張機會。上月,京東出價收購德國電子零售商 Ceconomy,交易估值約 22 億歐元 (約 25.7 億美元),被視為其拓展歐洲零售版圖的重要一步。
彭博產業研究 (Bloomberg Intelligence) 分析師 Catherine Lim 和 Trini Tan 指出,隨著京東持續投入外送業務及中央廚房等供應鏈,且拓展海外市場帶來更多成本,淨利下降的趨勢恐持續至今年底。不過,北京的消費補貼政策仍為公司短期營收提供支撐。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