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跌越買!港股低估值引爆資金瘋搶潮 南向資金今年來狂掃近兆港元創紀錄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今年以來,南向資金呈現爆發式成長態勢。根據 Wind 數據顯示,截至周一 (18 日),南向資金年內累計淨流入超 9400 億港元,不僅超過 2024 年全年水平,更創下歷史新高。這一強勁動能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儘管近期港股表現遜色於 A 股,但資金流向與機構研判均顯示,港股仍被視為極具潛力的投資標的。
從市場表現來看,恒生指數 (HSI) 與恒生科技指數 (HSTECH) 今年上半年曾分別創下 33%、49% 的最大漲幅,但 6 月中以來進入震盪調整期。
滬指周一突破 10 年高點,港股三大指數衝高回落,恒生指數下跌 0.37%,連 3 日回調累計跌幅達 1.71%,恒生科技指數微漲 0.65%,國指數跌 0.06%,但資金動向卻逆勢上揚,上周五 (15 日) 南向資金單日淨買入 358.76 億港元創歷史紀錄,最近三日累計淨流入 382.97 億港元,展現出明顯的「越跌越買」特徵。
機構普遍認為,南向資金加速流入源自於多重因素疊加。明澤投資基金經理人胡墨晗指出,港股相對偏低的估值優勢與利率下行帶來的流動性寬鬆形成共振,加上 A 股活躍度提升後的流動性外溢效應,共同強化了資金對高性價比港股資產的配置需求。
國泰海通證券預估,全年南向資金淨流入規模可望突破 1.2 兆港元,將為港股行情提供持續支撐。
當前南向資金配置呈明顯兩極化策略,一方面聚焦低估值、高股息類資產,保險資金等長期投資者尤為青睞這類具備穩定分紅能力的標的,另一方面則重壓科技類資產,包括騰訊、美團、阿里等 A 股市場稀缺的互聯網平台公司,以及創新藥、新消費等成長性賽道。
多位機構人士透露,他們採用「啞鈴策略」平衡組合風險,既配置高股息紅利資產,又佈局科技成長板塊,例如胡墨晗團隊在維持高股利部位的同時,對悅己消費、創新藥等賽道進行策略配置,並透過動態止盈控制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自 6 月中以來港股漲幅落後於 A 股,但機構對港股中長期前景仍保持樂觀。
富國基金經理人寧君強調,港股網路產業仍處於機會期,外資對中國股票的歷史性低配狀態可能帶來預期反轉。
格上基金研究員托合江指出,港股銀行、能源等高股息資產在利率下行背景下配置價值凸顯,而科技、AI 等領域的稀缺性同樣吸引資金持續流入。
多數受訪者認為,隨著經濟復甦與結構調整,目前港股核心資產的估價優勢將逐步顯現,是搶佔價值窪地的重要窗口期。
延伸閱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