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大漲近7% 盧特尼克:補助換股權 擬擴及其他企業
鉅亨網編譯陳又嘉
據《CNBC》報導,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Howard Lutnick) 周二 (19 日) 表示,英特爾 (Intel)(INTC-US) 必須向美國政府提供公司股權,才能換取《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ct) 的資金。

盧特尼克表示,「我們應該為納稅人的錢取得股權,」「所以我們會交付資金,這些資金本來就是拜登政府承諾的,但我們會以股權作為回報。」
這家陷入困境的晶片製造商周二股價大漲近 7%,延續了近期漲勢。此前有消息指出,川普政府正考慮以不同方式介入該公司。
彭博周一報導稱,白宮正討論收購英特爾 10% 股份,這筆交易可能讓美國政府成為該公司最大股東。
此外,英特爾與軟銀 (SoftBank) 周一宣布,這家日本大型企業將對英特爾投資 20 億美元。根據 FactSet,這相當於英特爾約 2% 股權,使軟銀成為英特爾第五大股東。
盧特尼克強調,任何潛在安排不會讓政府取得英特爾的表決權或治理權。「我們不追求治理,只是把拜登時代的補助金,轉換成川普政府、屬於美國人民的股權,」「是無表決權的股權。」
盧特尼克也暗示,總統川普可能會針對其他晶片法受惠企業,採取類似協議。
英特爾去年秋天曾表示,已經確定獲得近 80 億美元的補助,用於建設工廠。而台積電 (2330-TW)(TSM-US) 則獲得 66 億美元的資金,以支持其在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擴建。
川普一再呼籲將更多製造業帶回美國,以減少對三星 (Samsung) 和台積電等海外晶片製造商的依賴。
英特爾近年在俄亥俄州哥倫布市附近投資數十億美元,興建一系列晶片廠,該公司曾將這個計畫稱為「Silicon Heartland」。英特爾表示,這些工廠將能生產最先進的晶片,包括人工智慧 (AI) 晶片。
但在 7 月,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 (Lip-Bu Tan) 在內部備忘錄中表示「不會再有空白支票」,並放慢了俄亥俄州廠房的建設進度,視市場狀況而定。
第一座工廠預計要到 2030 年才能開始運作。
這座俄亥俄工廠曾是《晶片與科學法》最受矚目的項目之一。該法案於 2022 年簽署成為法律,承諾美國政府投入約 530 億美元,支持晶片研發與製造。
盧特尼克談到,「拜登政府基本上是把錢免費送給英特爾、送給台積電,還有其他公司,」「但川普把這轉變成:『嘿,我們要股權。如果我們要給你錢,我們也要分一杯羹。』」
由於在先進半導體的 AI 熱潮中難以取得優勢,英特爾陷入困境,並持續投入大量資金建立晶片製造業務,但至今尚未獲得重要客戶。今年 3 月,英特爾在前任執行長季辛格 (Pat Gelsinger) 於去年 12 月遭撤換後,任命陳立武為新任執行長。
上周,陳立武與川普在白宮會面。此前川普要求他辭職,理由是陳立武與中國的關係。
- 美股多頭!現金流布局關鍵在?聽蕭碧燕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