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設備與工具機展掀話題
先探投資週刊

機器人展覽一場接一場,全球關注度急速升高,從工業應用到生活場景,機器人全面走向落地化,台灣供應鏈可望迎接強勁出貨機會。
【文/吳旻蓁】
AI應用加速落地,其中,又以機器人的發展前景最受市場期待,不論是工業機器手臂、協作型機器人,還是逐漸走進生活場景如醫療、服務、零售現場的人形機器人,應用都從展場搬進現場、從實驗室走向量產。這股趨勢,使機器人供應鏈成為近年來最受矚目的新興題材之一。
機器人應用落地
市場普遍視今年為機器人元年,商機可以說正式引爆。根據 PitchBook 的數據顯示,去年全球機器人新創公司籌集達一七二億美元;今年,該技術的發展勢頭強勁,到目前為止,機器人新創公司在二五年的融資額已超過一六○億美元,資金加速湧入。火熱程度從眾多機器人相關展覽輪番上陣也可見一二。八月以來,繼中國的世界機器人大會及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後,「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搭擋「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兩大展也在八月二十至二三日盛大登場。
展覽亮點眾多,涵蓋八大主題領域,自動化、機器人、雷射、物流、冷鏈、模具、3D列印、流體傳動,並設置工業四.○、服務智動化、智慧生活應用、服務型機器人等四大重點專區,全方位展示AI與物聯網在工業應用的前沿技術。其中,針對機器人主題,共有六大機器人展出,包括商業用機器人、個人機器人、家庭機器人、專用型機器人、國防/安全機器人、教育機器人等。顯示機器人已從工業走向全方位應用,滲透至日常與專業場景。
以市場最關注的人形機器人來看,摩根士丹利預估,至二○五○年,人形機器人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年收入五兆美元、存量突破十億台的水準,相當於目前全球前二○大汽車製造商銷售額的兩倍。商機之大,更不用說再加上非人形機器人的市場需求。而在機器人應用百花齊放的趨勢帶動下,台灣機械產值預計突破一.一兆元新台幣,AI與自動化技術推動產業升級,智慧機械成為出口主力。市場聚焦人形機器人、智慧物流、醫療機器人等高成長領域。專家表示,機器人與自動化設備不再只是單一產業的應用,而是橫跨電子、汽車、物流、醫療等多領域的關鍵技術。
新代機器人營收可望翻倍
在這股浪潮下,台灣的角色尤其關鍵。由於長期深耕精密機械、電子零組件與半導體產業,台灣已逐步形成涵蓋關鍵零組件、AI視覺系統、傳動模組、控制晶片到整機整合的完整供應鏈。這使得台灣不僅是全球智慧製造的重要推手,也成為國際機器人品牌積極合作的對象。像是和大所供應的行星減速機目前已送樣至特斯拉,應用於 Optimus 人形機器人,成為特斯拉在此領域唯一台廠合作對象。光學鏡頭廠亞光在機器人領域已與歐美三家客戶少量試做合作中;佳能亦接獲的美機器人廠近接感測器訂單,預計於今年第四季出貨。(全文未完)
來源:《先探投資週刊》2366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先探投資週刊》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