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月刊:人工智慧是一場集體妄想事件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媒《大西洋月刊》本周發文指出,在當前的人工智慧時代,年輕世代正經歷著一種作家 Kyla Scanlon 所稱的「可預期進步的終結」現象。這種理論認為,通往穩定經濟生活的傳統路徑已不再可靠,許多人擔憂人工智慧將奪走他們職業生涯底層的入門級工作,這創造了一種普遍的恐懼感和不穩定性。

感知與現實:AI 就業影響的模糊性
Anthropic 執行長 Dario Amodei 曾警告,AI 可能會消滅一半的入門級白領工作,而 Salesforce 執行長 Marc Benioff 也指出,該公司高達 50% 的工作已由 AI 完成。
這種對失業的焦慮凸顯了當前的模糊性。雖然關於 AI 是否對就業產生實質影響存在相互矛盾的理論,但真實影響與感知影響卻是兩碼事。昆尼皮亞克大學近期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44% 的受訪美國人認為 AI 對他們的日常生活弊大於利,並相信會導致失業,但同時,許多受訪者對自己的工作安全感十足。這反映出人們對 AI 難以得出明確結論,但又不可能不去思考它。
AI 作為「集體妄想事件」
作家 Charlie Warzel 將當前的人工智慧熱潮形容為一場「集體妄想事件」。他以一名前 CNN 主持人透過生成式 AI「復活」在校園槍擊案中喪生的少年 Joaquin Oliver 並進行採訪為例。儘管動畫僵硬、對話怪誕且缺乏真實情感,Oliver 的家人卻表示將繼續開發該機器人,甚至提及 Oliver「即將開始擁有粉絲」。
這種令人不安的互動引發了觀眾的困惑和不適,Warzel 認為,這種奇怪的震驚、困惑和矛盾交織的情緒,正是生成式 AI 時代的標誌。他指出,AI 的炒作已持續三年,但其對文化的持久影響之一,似乎是讓人們感覺自己正在失去理智。
現實與願景的拉扯
AI 領域的領導者也展現出他們的不確定性。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在他的部落格文章《溫柔的奇點》中,既聲稱 ChatGPT 比任何人都強大且 2030 年代將「狂野不同」,又略微迴避了「革命」的戲劇性言論,表示「在最重要的方面,2030 年代可能不會有太大的不同」,人們仍會享受家庭生活和娛樂。
Warzel 認為,這可能是 Altman 作為熟練營銷者,為那些感到恐懼的人傳達一個更友善的未來。然而,另一方面,Altman 的言論也被解讀為在暗示技術發展的潛在限制。例如,儘管他曾承諾 GPT-5 能提供「博士級」智能,但早期測試卻暴露出幻覺、算術錯誤和基本推理失敗等問題。
Warzel 認為,Altman 和 AI 領域的一些人物對未來的極端宣言,聽起來更像是孩子們在玩策略遊戲,而非商業計劃或實際願景。
AI 帶來的現實變革
儘管這些願景和誇大言論可能令人困惑,但它們正在推動現實世界的變革。華爾街日報估計,大型科技公司在 2025 年對 IT 基礎設施的支出將超過 1000 億美元,這無疑是對 AI 領域的巨大集中投資,但也潛藏著巨大的經濟脆弱性,可能引發金融危機。
生成式 AI 工具的普及已徹底改變了經濟和數位世界。社群媒體和整個網路充斥著 AI 生成的垃圾和合成文本,Spotify 和 YouTube 上也有數百萬次播放量的 AI 歌曲和影片。這些機器人無處不在,帶來了極其奇怪且深遠的影響:它們有時會出現種族主義內容,或產生幻覺,甚至在學校中扼殺學生的論文,威脅人類認知的基本組成部分,使人們的說話方式同質化。
雖然 AI 在總結複雜文件、編碼和提供學習指南方面表現出色,但也有醫療聊天機器人編造虛假身體部位、FDA 工具製造虛假研究等問題。
「足夠好」的警示:被犧牲的未來
Warzel 對此感到困惑和不安,他提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如果生成式 AI 既不是機器中的上帝,也不是空想軟體,而只是「足夠好」——對許多人有用,但並非革命性,又該如何? 他指出,這些模型目前無法思考,僅是預測和排列語言符號以提供合理回應,且缺乏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它們會演化出人類真正的創造性智慧。
「足夠好」的概念令人擔憂,因為這可能意味著直到為時已晚,才會有足夠多的人意識到我們真正在建造什麼,以及我們犧牲了什麼。
Warzel 示警,如果真正的末日景象是:人們污染了網路和地球,重新調整了經濟方向,將大量知識外包,重新調整了地緣政治和文化,並為一項從未兌現其宏偉承諾的技術無休止地爭鬥,那麼這將是一場悲劇——一場集體妄想的產物。他認為,這種景象是最令人害怕的,因為它是唯一一個聽起來不那麼瘋狂的景象。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