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首席產品長揭秘GPT-5!普及化策略與通往AGI的願景
鉅亨網新聞中心
近日,OpenAI 首席產品長 Kevin Weil 罕見地分享了 GPT-5 問世的幕後,以及 OpenAI 對於通用人工智慧(AGI)發展與未來技術趨勢的前瞻性洞見。

這位曾服務於 Twitter 和 Facebook 等科技巨頭的產品專家,首次深度剖析了 OpenAI 的產品哲學,從被外界詬病的命名邏輯,到他心中理想的 AGI 產品樣態,為大眾揭開了 OpenAI 神秘面紗的一角。
GPT-5 的真正突破:不僅是效能提升
當全球期待 GPT-5 能成為通往 AGI 的直接跳板時, Weil 揭示了 OpenAI 更廣闊的願景:普及化。
他指出,GPT-5 的革命性不僅在於其強大性能,更在於 OpenAI 致力於讓這項技術觸及更廣泛的群體。
Weil 表示:「我們在健康領域投入了大量工作,因為人們不斷使用 ChatGPT 詢問健康問題,從『我的孩子有這個狀況,我該怎麼辦』到『我剛被診斷出癌症,這裡有一堆數據,我該如何理解』,它不能取代醫生,但擁有一個可以 24 小時對話的超級智慧助理,確實很有幫助。」
為了實現普惠目標,OpenAI 採取了根本性的定價策略轉變。Weil 透露,與 GPT-4 發布時相比,GPT-5 模型的成本降低了近百倍。這並非單純的價格戰,而是 OpenAI 核心理念的體現,透過降低成本,讓 AI 能力觸及更多人。
在產品設計上,OpenAI 採取了獨特的「反向付費牆」策略。Weil 解釋說:「通常公司會把功能放在付費牆後面來賺取收入,但我們的做法恰恰相反。功能從 Pro 或 Plus 級別開始,我們的目標是最終讓它成為免費產品,因為我們認為這能讓世界變得更好。」
他舉例,最早面向 Pro 用戶的深度研究(Deep Research)功能,現已向所有用戶,包括免費使用者開放。
同時,OpenAI 對印度市場的重視程度也超乎想像。Weil 指出,全球約有 3,000 萬名開發者,而 AI 程式設計工具可將這個數字擴展至 3 億甚至 30 億。
為此,OpenAI 專為印度市場推出了大幅降價的付費方案,提供比免費用戶多 10 倍的訪問量。
Weil 強調,「人才無處不在,但機會卻不是。」他認為,AI 將成為史上最強大的「平衡器」,讓全球 14.1 億印度人中蘊藏的巨大潛能得以釋放。從醫療保健到教育治理,從個人工具開發到軟體創新,AI 將為印度帶來跨越式發展的機會。
簡潔勝於複雜:AI 產品的黃金法則
當被問及如何看待與 Google(GOOGL-US) 及 Anthropic 的競爭時, Weil 謙遜而自信地表示:「Google 是我們的競爭對手,他們行動很快,也建立了優秀的模型。Anthropic 也是如此。」
但他隨即指出 OpenAI 的獨特優勢:簡潔性。
正如當年 Google 憑藉簡潔的搜尋框擊敗 Yahoo 的複雜入口網站一樣,ChatGPT「一個產品服務所有需求」的理念正在重新定義 AI 產品的標準。
這種簡潔並非簡單,而是將複雜性隱藏在直觀的互動之下,讓用戶能透過自然對話獲得強大的 AI 能力。
AI 命名背後的哲學:OpenAI 模型的更新智慧
談到 OpenAI 模型命名的「混亂」,Weil 則坦言:「我們在模型命名上確實收到很多理所當然的批評。擁有 o4 mini 和 4o mini 這樣的命名,也算是一種值得『驕傲『的特殊標誌。」
然而,這種看似混亂的命名背後,反映出 OpenAI 的核心理念:「更新部署」。
以 o1 系列為例,Weil 解釋道:「我們花了很長時間教模型學會推理,不是立即回答,而是能真正思考問題,嘗試不同方法並進行測試,就像解填字遊戲或數獨一樣。」
o1 模型最初作為專門的推理模型推出,雖然在提供關係建議或處理歷史問題方面表現有限,但在科學問題上則表現出色。這種專門化的發布方式,使 OpenAI 能夠更快速地進行更新與收集回饋。
而 GPT-5 的重要意義在於,它是首次將各項能力整合於一個流暢、優雅的使用體驗中。
Weil 預測,未來仍可能推出新的「支線」模型,用於測試特定功能,再逐步整合至主線產品,形成更加完善的 AI 生態。
重新定義科技競賽:從基礎設施到產品重構
Weil 還深入談及了 OpenAI 的基礎設施佈局,尤其是高達 5,000 億美元的「星際之門」(Stargate)專案。
他坦言:「我們每時每刻都滿載運行。每次我們獲得更多 GPU,它們立即被用完,不論是用於產品端降低延遲、加速生成,還是研究端運行更多實驗。對 GPU 的需求基本上是無限的。」
這解釋了 OpenAI 啟動「星際之門」的必要性。這不僅是一次性投資,更是對未來運算需求的長期佈局。
Weil 駁斥了「GPU 將會商品化」的觀點,認為 GPU 需求將呈指數級增長,因為每新增的運算能力都會立即被用於模型訓練、產品優化或新功能開發。
他還透露,OpenAI 正在運用 AI 來設計自己的晶片,這將大大加速創新週期,並為新創公司創造巨大機會。
Weil 認為,所有現有的產品和服務都將被 AI 重新發明。就像電力革命重新定義了所有機械設備一樣,AI 將從根本上重構每一個領域,從醫療診斷到材料科學,都充滿著巨大的新創機會。
AGI 就在眼前?《戰爭遊戲 》中的 AI 願景
關於 AGI 的到來,Weil 的回答既謹慎又樂觀。他認為,人類可能會像錯過圖靈測試一樣,在不經意間迎來 AGI 的到來。
他甚至提出一個有趣觀點:「可以說 AGI 已經在這裡了,只是分佈不均。」他解釋,在很多方面,AI 已經比他更聰明,但在另一些方面卻不然。
在談到 AGI 的最終產品形態時,Weil 引用了科幻小說《戰爭遊戲》 (Ender"s Game) 中的概念「耳中的珠寶」(jewelry in the ear)。
這款設備能看到你所見、聽到你所聽,同時具備超級智慧並連接到整個資訊網路。他認為這就是 OpenAI 的發展方向:一個 24 小時思考的夥伴,而非被動回應的工具,它能根據具體任務即時創建最合適的用戶介面。
未解之謎與永恆人性
訪談最後,Weil 幽默地迴避了關於 OpenAI 是否已實現 AGI 以及與蘋果 (AAPL-US) 前設計長 Johnny Ive 合作細節的問題,將懸念留給了聽眾。
然而,在討論未來什麼不會改變時,他的回答溫暖而深刻:人類依舊是人類。
他強調,面對面交流的價值、手寫便條的意義、個人目標的重要性以及人類天生的創造衝動,都是 AI 無法取代或改變的永恆特質。
他總結道:「我們都努力追求比自己更大的東西,希望讓世界變得比我們發現時更好。這對人類來說是如此內在的特質,AI 不會改變這一點,只會放大它。」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