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區塊鏈

從 zkVM 到開放證明市場:RISC Zero與Boundless解析

金色財經


作者:JacobZhao 來源:mirror

在區塊鏈領域,密碼學是安全與信任的核心基礎。其中,零知識證明(ZK)能夠將任意複雜的鏈下計算壓縮為簡短的證明,並在鏈上高效驗證,無需依賴第三方信任,同時還能選擇性地隱藏輸入以保護隱私。憑藉高效驗證、通用性與隱私性的兼備,ZK 已成為擴容、隱私、跨鏈等多類應用的關鍵方案。儘管當前仍存在證明生成開銷較大、開發電路複雜等挑戰,但 ZK 的工程可行性與落地程度已遠超其他路徑,成為採用度最高的可信計算框架。

一、ZK 賽道的發展歷程

零知識證明(ZK)技術的發展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長達數十年的理論積累與工程探索。整體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關鍵階段:


1. 理論奠基與技術突破期(1980s–2010s) ZK 概念由 MIT 學者 Shafi Goldwasser、Silvio Micali 和 Charles Rackoff 提出,最初停留在交互式證明理論。2010s 隨著 非交互式零知識證明(NIZK) 與 zk-SNARK 出現,證明效率大幅提升,但早期仍依賴可信設置。

2. 區塊鏈應用(2010s 末期) Zcash 將 zk-SNARK 引入隱私支付,首次實現大規模區塊鏈落地。但受限於證明生成開銷高昂,實際落地場景依然較為有限。

3.  爆髮式增長與擴展(2020s 至今)這一時期 ZK 技術全面進入產業主流:

  • ZK Rollup:通過鏈下批量計算及鏈上證明,實現高吞吐與安全繼承,成為 Layer2 擴容核心路徑。

  • zk-STARKs:StarkWare 推出 zk-STARK,消除可信設置,提升透明性與擴展性。

  • zkEVM:Scroll、Taiko、Polygon 等團隊致力於 EVM 字節碼級證明與現有 Solidity 應用無縫遷移。

  • 通用 zkVM:RISC Zero、Succinct SP1、Delphinus zkWasm 等支持任意程序可驗證執行,把 ZK 從擴容工具拓展為「可信 CPU」。

  • zkCoprocessor 將 zkVM 封裝為協處理器,支持複雜邏輯外包(如 RISC Zero Steel、Succinct Coprocessor);

  • zkMarketplace 則市場化證明算力,形成去中心化 prover 網路(如 Boundless),推動 ZK 成為普適計算層。

至今,ZK 技術已從晦澀的密碼學概念,成長為區塊鏈基礎設施中的核心模塊。它不僅支撐擴容與隱私保護,更在跨鏈互操作、金融合規、人工智慧(ZKML)等前沿場景中展現出戰略價值。隨著工具鏈、硬體加速與證明網路的持續完善,ZK 生態正快速走向規模化與普適化。

二、ZK 技術應用全景:擴容、隱私與互操作

擴容(Scalability)、隱私(Privacy)與互操作與數據證明(Interoperability & Data Integrity)是當下 ZK 「可信計算」技術的三大基礎場景,對應區塊鏈性能不足、隱私缺失與多鏈互信的原生痛點

  • 擴容(Scalability) 是 ZK 最早落地、也是應用最廣的場景。其核心思想是將交易執行移到鏈下,再用簡短的證明在鏈上驗證,從而在不犧牲安全性的前提下顯著提升 TPS、降低成本。典型路徑包括:zkRollup(zkSync、Scroll、Polygon zkEVM),通過批量交易壓縮實現擴容;zkEVM,在 EVM 指令級別構建電路,實現以太坊原生兼容;以及更通用的 zkVM(RISC Zero、Succinct),支持任意邏輯的可驗證外包。

  • 隱私保護(Privacy) 旨在證明交易或行為的合法性,同時避免暴露敏感數據。典型應用包括:隱私支付(Zcash、Aztec),保證資金轉移有效性而不公開金額與對手方;隱私投票與 DAO 治理,在不泄露投票內容的情況下完成治理;以及 隱私身份 /KYC(zkID、zkKYC),僅證明「符合條件」,而不披露額外資訊。

  • 互操作與數據證明(Interoperability & Data Integrity) 則是 ZK 技術解決「多鏈世界」信任問題的關鍵路徑。通過生成另一條鏈狀態的證明,跨鏈交互可擺脫中心化中繼。典型形式包括 zkBridge(跨鏈狀態證明)與 輕客戶端驗證(在目標鏈上高效驗證源鏈區塊頭),代表項目有 Polyhedra、Herodotus 等。同時,ZK 也被廣泛用於 數據與狀態證明,如 Axiom、Space and Time 的 zkQuery/zkSQL,或 IoT 與儲存場景的數據完整性驗證,確保鏈下數據可信上鏈。

在這三大基礎場景之上,未來 ZK 技術有機會逐漸延伸至更廣闊的行業應用:包括 AI(zkML),為模型推理或訓練生成可驗證證明,實現「可信 AI」;金融合規,如交易所儲備證明(PoR)、清算與審計,降低信任成本;以及 遊戲與科學計算,在 GameFi 或 DeSci 中確保邏輯與實驗結果的真實性。本質上,它們都是「可驗證計算 + 數據證明」在不同行業的落地擴展。

三、超越 zkEVM: 通用 zkVM 與證明市場的崛起

以太坊創始人 Vitalik 在 2022 年提出的 ZK-EVM 四類分類(Type 1–4),揭示了 兼容性與性能之間的權衡:

  • Type 1(完全等價):字節碼與以太坊 L1 完全一致,遷移成本最低,但證明最慢。代表項目:Taiko。

  • Type 2(完全兼容):保持高度 EVM 等價,僅做極少底層優化,兼容性最強。代表項目:Scroll、Linea。

  • Type 2.5(准兼容):小幅修改 EVM(如 gas 成本、預編譯支持),犧牲少量兼容性換取性能提升。代表項目:Polygon zkEVM、Kakarot(運行在 Starknet 上的 EVM)。

  • Type 3(部分兼容):對底層修改更徹底,能跑大多數應用,但無法完全復用以太坊基礎設施。 代表項目:zkSync Era。

  • Type 4(語言級兼容):放棄字節碼兼容,直接從高級語言編譯至 zkVM,性能最佳但需重建生態。代表項目:Starknet(Cairo)。

這一階段的主題是「zkRollup 戰爭」,目標在於緩解以太坊的執行瓶頸。但隨之暴露出兩大侷限:一是 EVM 電路化難度高、證明效率受限,二是 ZK 的潛力遠超擴容,可延伸至跨鏈驗證、數據證明甚至 AI 計算。

在此背景下,通用 zkVM 崛起,取代 zkEVM 的「以太坊兼容思維」,轉向「鏈無關的可信計算」。zkVM 基於通用指令集(如 RISC-V、LLVM IR、Wasm),支持 Rust、C/C++ 等語言,允許開發者用成熟生態庫構建任意應用邏輯,再通過證明在鏈上驗證。RISC Zero(RISC-V)、Delphinus zkWasm(Wasm)即為典型代表。其意義在於:zkVM 不只是以太坊的擴容工具,而是 ZK 世界的「可信 CPU」。

  • RISC-V 路線:以 RISC Zero 為代表,直接選擇開放通用指令集 RISC-V 作為 zkVM 的執行內核。優點是生態開放、指令集簡潔、易於電路化,能夠承接 Rust、C/C++ 等主流語言編譯結果,適合做「通用 zkCPU」。缺點是與以太坊字節碼沒有天然兼容,需要通過協處理器模式嵌入。

  • LLVM IR 路線:以 Succinct SP1 為代表:前端用 LLVM IR 兼容多語言,後端仍基於 RISC-V zkVM,本質是「LLVM 前端 + RISC-V 後端」,比純 RISC-V 模式更通用,但 LLVM IR 指令複雜,證明開銷更大。

  • Wasm 路線:以 Delphinus zkWasm 為代表。WebAssembly 生態成熟,開發者熟悉度高,且天然跨平台,但 Wasm 指令集相對複雜,證明性能受限。

進一步的演進中,ZK 技術正走向 模塊化與市場化。首先,zkVM 提供了通用可信的執行環境,相當於零知識計算的「CPU/ 編譯器」,為應用提供底層的可驗證計算能力。在此之上,zk-coprocessor 將 zkVM 封裝為協處理器,使 EVM 等鏈能夠將複雜計算任務外包到鏈下執行,並通過零知識證明回鏈驗證,典型案例包括 RISC Zero Steel 與 Lagrange,其角色可類比為「GPU/ 協處理器」。 再進一步,zkMarketplace 則通過去中心化網路實現證明任務的市場化分發,全球 prover 節點通過競價完成任務,如 Boundless ,即是構建零知識計算的算力市場。

由此,零知識技術棧逐步呈現出從 zkVM → zk-coprocessor → zkMarketplace 的演進鏈條。這一體系標誌着零知識證明從單一的以太坊擴容工具,進化為 通用可信計算基礎設施。而這一演進鏈條中,以 RISC-V 作為 zkVM 內核的 RISC Zero,在「開放性、可電路化效率、生態適配」之間做了最優平衡。使得它既能提供低門檻的開發體驗,又能通過 Steel、Bonsai、Boundless 等擴展層,將 zkVM 演進為 zk-coprocessor 與去中心化證明市場,從而打開更廣闊的應用空間。

四、RISC Zero 的技術路徑與生態版圖

RISC-V 是一種開放、免版稅的指令集架構,不受單一廠商控制,具備天然的去中心化特質。RISC Zero 依託這一開放架構,構建出兼容 Rust 等通用語言的 zkVM,突破了以太坊生態內 Solidity 的侷限,使開發者能夠直接將標準 Rust 程序編譯為可生成零知識證明的應用。這種路徑讓 ZK 技術的應用範圍從區塊鏈合約擴展到更廣闊的通用計算領域。

RISC0 zkVM:通用可信計算環境

與需要兼容複雜 EVM 指令集的 zkEVM 項目不同,RISC0 zkVM 基於 RISC-V 架構,設計更為開放和通用。其應用由 Guest Code 構成並編譯為 ELF 二進制文件,Host 通過 Executor 運行並記錄執行過程(Session),Prover 隨後生成可驗證的 Receipt,其中包含公開輸出(Journal)與加密證明(Seal)。第三方僅需驗證 Receipt,即可確認計算正確性,而無需重複執行。

2025 年 4 月發布的 R0VM 2.0 標誌着 zkVM 進入實時時代:以太坊區塊證明時間由 35 分鐘縮短至 44 秒,成本降低最高 5 倍,用戶內存擴展至 3GB,支持更複雜的應用場景。同時新增 BN254 與 BLS12-381 兩個關鍵預編譯,全面覆蓋以太坊主流需求。更重要的是,R0VM 2.0 在安全性上引入形式化驗證,已完成大部分 RISC-V 電路的確定性驗證,目標在 2025 年 7 月實現首個 區塊級實時 zkVM(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加密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前往鉅亨買幣找交易所優惠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