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經濟學人:亞洲的神祕矽谷檳城

鉅亨網新聞中心


《經濟學人》近期發文,介紹馬來西亞島嶼檳城,並將其形容為一座巧妙平衡著豐富歷史遺產與蓬勃現代科技產業的「雙面之城」。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檳城(圖:shutterstock)

對於渴望回溯殖民時代舊影的新加坡人而言,這座島嶼的老城區,窄巷兩旁林立的英國店屋、世代經營的老字號食鋪中咖哩與麵條的香氣,以及蜿蜒小路上小販的甜點攤位,無不勾動著懷舊的情緒,使其成為理想的「懷舊目的地」。


殖民遺產的活化石

十九世紀初,檳城與新加坡曾是一對由英國規劃建成的自由港,互為「孿生城市」。然而,兩地的發展路徑卻大相徑庭。新加坡在脫離英國獨立並從馬來西亞分離後,首任總理李光耀大規模拆除了島上大片貧民窟,取而代之的是鋼筋玻璃摩天大樓和實用主義的混凝土公共住房樓群,如今僅存少量歷史遺跡。

相較之下,檳城作為港口的規模從未趕上新加坡。二戰後,英國對檳城獨立運營的能力抱持懷疑,透過法律將其與馬來半島各邦綁定。儘管在 1957 年獨立後檳城仍選擇留在馬來西亞,即便十年後聯邦政府取消了它的自由港地位,亦是如此。這導致新加坡經濟一路騰飛,而檳城的腳步卻慢了下來。但也正因如此,那些獨特的店屋和地道的美食才得以完整保存,使其成為殖民遺產的「活化石」。

逆境中崛起的半導體「隱形冠軍」

檳城並沒有因此止步不前。其管理者學習新加坡的成功經驗,選擇了一條可行的產業發展道路,成功吸引早期半導體企業將勞動密集型生產轉移至東南亞。一座英特爾工廠的進駐,逐漸將檳城打造為半導體產業的關鍵樞紐。如今,佩戴全套防護裝備的工人們穿梭於機場周圍數英畝的太空時代潔淨室中,機場航班多是飛往半導體供應鏈的其他重要節點。

檳城已躍升為東南亞重要的工業基地。2024 年,其經濟貢獻斐然,佔馬來西亞 1170 億美元出口額的三分之一,同時也吸引了全國三分之一的外部直接投資。

同時,檳城並非台積電那類高端晶片的生產者,也不大量生產老款晶片。它的專長在於精準定位於晶圓切割與組裝集成電路的細分市場。論及這類業務規模,全世界只有中國大陸和台灣比它強,使其成為半導體產業的「隱形冠軍」。

隨著中美晶片博弈升溫以及全球晶片需求的猛漲,檳城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爆發機會」。美國企業已承諾在檳城新增超過 80 億美元的投資,而其中國供應商也正將產能遷往此地,以確保能繼續為美方供貨。

為承接這波增長機遇,州政府正積極規劃擴大產業用地,包括填海造地、從半島調入更多電力,並保障高耗能廠區的用水,目標是將用於半導體的土地面積翻倍。

人才困境與政治博弈

然而,檳城的持續發展面臨兩大結構性挑戰。首先是人才流失。毗鄰的新加坡擁有更高的薪資優勢,這使得留住檳城的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長期以來都是一大難題。

更大的問題來自國家政府的平權行動政策。這些政策在從大學錄取到公務員選拔等諸多領域,都傾向於馬來族多數群體。這導致檳城的族群結構發生變化,獨立時華人佔 57%,但現在只剩下 44%。儘管現任總理安華 (Anwar Ibrahim) 本人是檳城人,且在野時曾反對過此類配額制度,但他如今表示這些政策短期內不會改變。

中央政府在其他方面也沒有提供幫助,甚至試圖削弱檳城的產業優勢。為了政治考量,它想將部分晶片產業遷到半島南端,意圖分散檳城的產業集群。更甚者,政府打算投入資金升級半導體產業鏈。

今年 3 月,經濟部長與英國公司 Arm 簽署了一項價值 2.5 億美元的協議,旨在獲取其最先進的晶片設計。然而,部長將決定哪些企業可以與 Arm 合作,而在馬來西亞政治中裙帶關係明目張膽,這種決策的公平性令人擔憂。

韌性源於自力更生

即便面臨諸多挑戰,檳城的商界領袖依然充滿信心。畢竟,他們的成功從來不是依賴聯邦政府的規劃,而是在政策的縫隙中「在規劃之外拼出來的」。

經濟學人的核心觀點也指出,檳城的「韌性源於自力更生」。它從殖民遺跡的守護者蛻變為半導體「組裝王國」,證明其具備在全球化產業鏈中精準卡位的戰略智慧。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