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財報炸裂引爆A股!寒武紀6000億市值一度碾壓茅台成「股王」 國產晶片神話還是泡沫?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被市場寄予「輝達平替」厚望的寒武紀發布今年上半年財報成績單,這份堪稱「炸裂」的成績單瞬間點燃資本市場,該公司上半年營收 28.81 億元 (人民幣,下同),年漲 4348%,歸母淨利 10.38 億元,成功扭轉連續虧損局面。這份自 2016 年該公司成立以來最亮眼的財報,不僅創下公司歷史紀錄,更在二級市場掀起驚濤駭浪。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財報炸裂引爆A股!寒武紀6000億市值一度碾壓茅台成「股王」 國產晶片神話還是泡沫?(圖:Shutterstock)

寒武紀周三 (27 日) 股價如脫韁野馬般飆升,盤中一度漲逾 10%,觸及每股 1464.98 元的歷史新高,市值甚至短暫衝破 6000 億元大關,超越貴州茅台登頂 A 股「股王」,即使尾盤漲幅收斂至 3.24%,終場仍收在 1372.1 元,今年來漲幅超過一倍,較 2022 年低點更是走出 28 倍的驚人行情。


寒武紀這檔千元晶片股的崛起,被市場賦予「國產替代破局者」的使命,也引發關於科技股估值邏輯的深度激辯。

寒武紀財報發布後,資本市場呈現冰火兩重天。支持者認為這是國產 AI 晶片崛起的必然結果。在政策紅利、大模型需求爆發與技術突破的三重共振下,寒武紀歷經八年蟄伏終見曙光。

寒武紀最新發表的思元 590 晶片採用 7 奈米先進製程,推理能源效率比比肩國際巨頭,並完成主流大模型適配驗證。

更關鍵的是,DeepSeek 上周四 (21 日) 發表 V3.1 大模型時,在官方管道罕見提及「UE8M0 FP8」是針對下一代國產晶片設計,被視為國產軟硬體生態協同的重要突破,寒武紀作為核心標的也因此被市場資金集中追捧。

不過,質疑聲同樣尖銳。以最高點測算,寒武紀動態本益比已飆升至 500 倍,遠超業界 73.92 倍的中位數。與輝達、超微等國際巨頭相比,寒武紀 276 倍的本益比更顯突兀。

唐吉訶德數位金融研究院院長蔣李直言,當前估值「沒有錨點,全憑信念」,寒武紀雖轉虧為盈,但 9.29 億元的第一大客戶訂單,佔總營收近八成則暴露出客戶集中度風險,若失去核心客戶支撐,高估值恐將難以為繼。

數據顯示,寒武紀研發費用佔長期超過 150%,2023 年研發投入達 11.18 億元,這種「賠錢砸技術」模式雖換來思元系列晶片的突破,但客戶短缺問題仍未根本解決。

深入剖析寒武紀的成長軌跡,發展歷程充滿戲劇性。脫胎於中科院計算所的寒武紀,早期憑藉華為麒麟 970 晶片的 AI IP 授權嶄露頭角,但隨著華為轉向自研 AI 模組,2019 年起營收斷崖式下跌。

2020 年,寒武紀以「科創板 AI 晶片第一股」身份上市時,市值曾突破千億,但隨後陷入連虧四年的困境,股價最低跌至 46 元,跌幅超 84%,而支撐其度過低谷的,是近乎孤注一擲的研發投入,研發費用佔常年超過營收,這種「豪賭式」策略最終換來思元 590 的突破,也為其贏得「國產替代」的市場想像空間。

目前押注寒武紀的資金呈現多元結構。產業端,騰訊、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網路巨頭成為主要客戶。

業內人士透露,光是騰訊第二季資本開支就年增 119%,直接拉動 AI 晶片需求。寒武紀思元系列晶片已進入大模型推理與訓練場景,並通過中國信通院 DeepSeek 相容性測試。資本端,機構投資人佔比超 50%,華夏科創 50ETF 等被動資金持續加倉,高盛最新研報更將寒武紀目標價上調至每股 1835 元。

此外,遊資與牛散同樣活躍,知名投資人「章盟主」章建平持股市值逾 88 億元,寒武紀創辦人陳天石身家則突破 1700 億元。

這場資本盛宴的背後是國產 AI 晶片賽道的戰略遊戲。中國國務院周二 (26 日) 發布《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慧 +」行動的意見》,明確提出到 2027 年實現 AI 與重點領域深度融合的目標,為寒武紀等企業提供了政策背書,但競爭也日趨激烈,摩爾線程、壁仞科技、天數智芯等企業加速追趕,在 GPU、客製化晶片等領域各顯神通。

隨著 IPO 提速,寒武紀的稀缺性紅利面臨稀釋,能否將階段性爆發轉化為長期護城河,仍必須在獲利永續性、產品核心競爭力與生態建設上給出答案。目前 6000 億市值究竟是國產晶片的里程碑,還是估值泡沫的頂點,時間終將給予檢驗。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