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螞蟻集團獲利大減六成 投入AI與海外拓展承壓
鉅亨網編譯段智恆
《彭博》周五 (29 日) 報導,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持股的螞蟻集團 (Ant Group) 最新一季獲利大減 60%,主因是該公司持續加碼海外市場擴張與人工智慧 (AI) 投資,導致短期獲利承壓。螞蟻集團的財務數據係透過阿里巴巴財報揭露,通常比阿里巴巴本身落後一季,因此此次推算結果反映的是截至 3 月底的一季表現。

根據阿里巴巴 (BABA-US)(09988-HK) 上季財報數據,螞蟻集團在截至 3 月底的一季為阿里巴巴貢獻人民幣 15 億元 (約 2.16 億美元) 獲利,推算該季整體淨利約為 6.55 億美元。這比前一季已經年減 31% 的表現更為疲弱,顯示螞蟻在轉型與投資過程中獲利壓力仍然沉重。對此,螞蟻集團拒絕就財報細節置評。
螞蟻集團經營中國最大行動支付平台支付寶,近年來積極轉型並在監管要求下進行組織重整。2020 年 IPO 遭中國監管機構叫停後,公司陸續進行架構改革,並將資源投入 AI、金融科技創新與海外市場。
該集團在新加坡的國際業務 2024 年營收達 30 億美元,為未來子公司上市鋪路。外電報導指出,螞蟻國際正規劃在新加坡與香港申請穩定幣牌照,並計劃在盧森堡申請相關許可,業務涵蓋跨境支付、數位貸款與外匯服務。
馬雲雖在 2023 年已放棄對螞蟻的控制權,並未再擔任任何職務,但今年稍早仍現身公開場合。他去年 12 月在螞蟻 20 周年慶祝活動發表罕見演說,談及 AI 帶來的機會,並於今年 2 月與其他企業家一同出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面,市場解讀為中國科技業監管氛圍逐步改善。
在 AI 領域,螞蟻已利用中企自製晶片 (包含阿里巴巴與華為的產品) 進行模型訓練,並透過「專家混合」(Mixture of Experts, MoE) 技術,使成本降低約 20%,效果接近使用輝達 (NVDA-US) 晶片的成果。該公司同時設立機器人部門,並推出包括醫療應用與支付優化在內的多項 AI 服務。
此外,螞蟻在 2023 年提出的股份回購計畫,估值約 790 億美元,遠低於 2020 年 IPO 前夕高達 2,800 億美元的估值。外界預期,螞蟻仍有望在取得金融控股公司牌照後,重啟赴港上市的可能。
- 升級你的投資腦!9/17講座揭密獲利契機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