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中國之路可能比想像中困難!財報H20晶片銷售缺席原因曝
鉅亨網編譯莊閔棻
儘管輝達 (NVDA-US) 第二季財報亮眼,但與中國市場相關的 H20 晶片銷售數據全數缺席,顯示這家美國半導體巨頭在中國或將面臨與比亞迪 (002594-CN) 對特斯拉 (TSLA-US) 、華為對蘋果 (AAPL-US) ,以及 DeepSeek 對 ChatGPT 相似的市場挑戰。

《CNBC》指出,中國市場規則已非常明確:外資企業在本土公司尚未成熟前受到容忍,但本土企業崛起後,外資將逐步被取代。
中國產業政策強力推動技術本土化,因此輝達持續進軍中國市場的舉動反而可能傳遞錯誤訊號。
目前,中國監管機構已開始向阿里巴巴 (09988-HK) 、DeepSeek 與字節跳動等公司施壓,要求他們解釋為何繼續使用輝達產品,而非採用迅速崛起的中國領軍企業的國產晶片,使公開購買外國硬體成為政治負擔。
其中,寒武紀 (688256-CN) 就被許多人視為中國市場中輝達的替代者之一。寒武紀股價在短短兩年間飆升約十倍,其即將推出的 Siyuan 690 處理器被市場看好,有望媲美輝達的 H100 晶片,甚至超越受出口限制的 H20 晶片。
這股熱潮不僅來自技術實力,更與國家自豪感及本土產業動能緊密相關。中國開發者如 DeepSeek 已明確表示,其最新模型將優化以支持「即將推出的本土晶片」,形成以本土晶片為核心的生態系統,凸顯寒武紀在中國市場的政治與市場優勢。
由於寒武紀自 2022 年起被列入美國商務部的實體名單,其股價與技術躍升在中國市場被視為對美國的挑戰。
而每當美國官員強調「先把最好技術留在國內」,寒武紀與其他中國本土企業的國產化訴求便更具說服力。
《CNBC》指出,對輝達而言,對中國市場的執著並不保證市場開放,反而只會加強了中國的政策手冊,使外資晶片企業更易受到懷疑,而本土企業則被視為民族韌性與自主創新的象徵。
在最新財報電話會議中,輝達高層就坦言,第二季 H20 晶片並未在中國銷售,第三季亦預估無銷售,原因為「地緣政治因素」。雖未明言細節,但訊號清楚,中國市場的拒絕更多是政治考量,而非技術問題。
同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在四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中指出,AI 硬體與軟體的本土化已成國家戰略。
無論中國開發者多渴望「最好晶片」,最終購買權仍掌握在黨與安全機構手中,私營企業將依循政策行事。
- 經濟衰退疑慮未退 債券投資三「高」策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