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區塊鏈

一場關於貨幣未來的衝突:央行與穩定幣之爭

金色財經


作者:Jonny Fry,來源:Digital Bytes,編譯:Shaw 金色財經

近期的通膨衝擊,尤其是疫情之後的衝擊,暴露了央行策略的不足。據《金融時報》報導,英國央行前行長默文·金批評聯準會和英國央行對通膨動態判斷失誤,過度參與預期管理,同時忽視了基礎貨幣理論。貨幣政策的政治化在土耳其和阿根廷表現得最為明顯,這進一步加劇了不穩定,並削弱了全球央行的信譽。過去十年,央行因持續的通膨、非常規貨幣政策以及未能預見或緩解危機而面臨越來越多的批評。確實,有人認為央行的信譽因配合財政政策、溝通不透明以及過度依賴資產購買而受損,這些做法助長了資產泡沫和不平等。央行常常陷入兩難境地。例如,正如 ainvest.com 最近所寫:「聯準會不願降息看似是對抗通膨的謹慎之舉,但此舉卻有可能造成其極力想要避免的通縮狀況。」

來源:Teamblockchain

在過去的15年裡,各國央行從一項非常規政策轉向另一項非常規政策,其中包括:


· 2008年後的量化寬鬆政策和零利率——旨在穩定市場,但卻助長了資產泡沫、擴大了不平等並加劇了道德風險。

· 對新冠疫情的應對——緊急流動性和財政貨幣政策的協調模糊了央行與財政部之間的界限。雖然這避免了經濟崩潰,但卻加劇了不可持續的債務。

· 通膨衝擊(2021-2023年)——在經歷了多年的低通膨之後,各國央行官員誤讀了疫情後的供應衝擊,最初將其視為「暫時性」衝擊而不予以重視。延遲的緊縮政策損害了央行信譽,並引發了大幅升息,令主權和私人資產負債表都承受着巨大壓力。

批評人士認為,各國央行官員採取的是被動應對而非主動謀劃的策略——在過度寬鬆和突然收緊之間搖擺不定。與此同時,許多國家的債務水平似乎呈螺旋式上升,這使得用於支付利息的資金需求不斷增加,更不用說償還借款了。各國央行似乎並沒有積極採用新工具來應對日益增長的數字經濟帶來的挑戰,反而是對區塊鏈驅動的技術工具持謹慎態度。在2025年辛特拉央行行長論壇上,官員們對穩定幣侵蝕貨幣主權、損害機構獨立性表示了日益強烈的擔憂。

與此同時,被稱為「央行的央行」的國際清算銀行(BIS)警告稱,穩定幣可能會破壞貨幣體系的穩定,從而削弱透明度並加劇新興市場的資本外逃。麥肯錫在最近一份關於穩定幣的分析報告中指出,「穩定幣能夠幾乎立即清算優質資金並完成結算付款,但在發起交易之前,需要驗證現有資金並確認發送方和接收方實體。藉助數字合規流程和智能合約,這些支付可以自動檢查反洗錢(AML)和KYC問題,並通過鏈上分析服務和自動執行指令篩查受制裁實體。」諷刺的是,國際清算銀行和其他央行行長認為,穩定幣無法滿足貨幣的單一性,缺乏央行的「支持」和系統性信任。考慮到「大約97%的貨幣是由商業銀行以貸款形式創造的」,這些論點似乎很奇怪。考慮到97%的貨幣都是銀行開給客戶的欠條,許多國家通過部分準備金銀行制度創造貨幣——在這種體系下,銀行只持有儲戶存款的一小部分(即部分)作為準備金。也就是說,當你把錢存入銀行時,它就不再是你的錢,你變成了債權人——實際上,你現在是把錢借給了銀行。因此,貨幣的單一性開始瓦解,因為你口袋裡的現金本質上是一種資產(沒有其他債權),而把錢存入銀行只是銀行承諾你需要時可以提取。

因此,為了維護對銀行系統的信心,銀行本身也要受到監管,資本充足率也要受控制。而且在許多司法管轄區,政府還出台了存款保護/保險計劃,一旦銀行倒閉,儲戶就可以收回一定數額的現金。在英國,存款人保護計劃被稱為金融服務補償計劃 (FSCS),個人最高可獲得85,000 英鎊的補償。在歐盟,有歐盟存款人保護計劃,受存款保障計劃指令(DGSD) 管轄,儲戶的前10萬歐元受到保護。而在美國,如果你將儲蓄存入銀行,美國存款人保護計劃由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FDIC) 管理,最高可獲賠25萬美元。

然而,如果你擁有數位貨幣解決方案,例如央行數位貨幣(CDBC)或某些穩定幣,那麼你的全部資金要麼由央行擔保和支持,要麼是短期政府債券。本質上,此類數位貨幣解決方案的持有者並非信任商業銀行,而是依賴於國家,例如美元依賴美國,英鎊依賴英國,歐元依賴歐盟等等。因此,某些數位貨幣方案的交易對手風險較低,也就是說,你的資金可以說比存入銀行更安全。因此,國際清算銀行關於數位貨幣在很多情況下比央行貨幣風險更高的聲明是錯誤的!但為什麼央行官員如此擔心呢?《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認為:「基於美元的穩定幣在全球範圍內的使用日益增多,這讓主要央行感到擔憂。他們擔心基於美元的穩定幣使用量增加會引發貨幣替代效應,並推動數字美元化。例如,歐洲央行斷言,數字歐元對於「增強歐洲主權」至關重要,以確保貨幣政策的有效傳導,減少對美國支付平台的依賴,並保持歐元的法定貨幣地位。換句話說,歐洲央行越來越認為自己在與由美元作支撐的私人發行的穩定幣展開競爭。」

當然,央行不會被取代——但它們的角色可能正在被重新定義;它們仍然控制着基礎貨幣,充當最後貸款人,並設定政策利率。然而,穩定幣正在削弱它們對支付系統和儲備需求方面的壟斷地位。那麼,這是否意味著穩定幣應該越來越多地應用於跨境貿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其價值為1兆美元),然後央行可以演變成監管私人貨幣體系的監督者,而不僅僅是發行者?權力動態從控制貨幣供應量轉變為監管數位貨幣架構的規則,但央行行長仍然擁有控制權。矛盾的是,由區塊鏈驅動的貨幣智能合約和實時人工智慧驅動的監管監督為央行提供了強大的新工具。探索代幣化央行儲備、自動利息支付和可編程流動性的項目正在進行中。國際清算銀行的「下一代貨幣體系」概念設想了一個央行貨幣、商業銀行存款甚至代幣化資產都在一個共享的可編程賬本中運作的世界。這種結構有望實現貨幣政策的實時執行、自動結算和流動性供應的彈性,從而使各國央行能夠更有效地管理和監督我們日益數字化的經濟。

來源:金色財經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加密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前往鉅亨買幣找交易所優惠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