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傳輝達考慮730億美元收購聯發科? 業界指不可能原因有三點

鉅亨網記者魏志豪 台北


英國媒體 Techradar 報導,聯發科 (2454-TW) 與輝達 (NVDA-US) 合作開發超級晶片 GB10,雙方技術高度互補、合作關係緊密,也讓外界猜測輝達可能考慮以 730 億美元收購聯發科。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左至右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輝達執行長黃仁勳。(鉅亨網資料照)

對此傳言,公司不予回應,業界則認為,此為臆測,不僅併購價格過低,還需面臨監管機關的嚴格審查,包括台灣與中國都不太可能放行,加上輝達現階段已經轉型為 AI 基礎建設公司,逐步從晶片端走向系統端,若收購聯發科對系統端的效益相對有限。


外媒指出,GB10 結合聯發科 CPU 及記憶體設計能力與輝達 GPU 設計優勢,輝達借助聯發科在系統級晶片 (SoC) 方面的經驗,已經向外界展示如何將其 Blackwell GPU 與業界標準介面及協定緊密整合到高效封裝之中。

外媒分析,這次合作進一步強化雙方關係,也讓市場臆測未來可能出現更深度的策略合作。不過,輝達過去曾於 2022 年嘗試以 400 億美元收購 Arm,卻因監管機關以壟斷疑慮否決,最終無疾而終。若真要收購聯發科,恐將面臨相同的挑戰。

業界人士指出,若輝達真有收購意圖,730 億美元恐不足以打動股東與管理層。過往半導體產業的大型併購案,收購溢價往往至少需達雙位數百分比,甚至高於市價數倍。因此,以現行市值推估的併購價碼,很難獲得聯發科內部同意。

此外,聯發科目前為台灣市值第三大公司,僅次於台積電 (2330-TW)(TSM-US) 與鴻海 (2317-TW),同時身為台灣 IC 設計龍頭,對國家半導體產業具關鍵戰略地位。在地緣政治升溫與科技自主意識抬頭下,台灣政府對於此類收購案勢必採取高度審查,不會放行的機率極高。

再者,聯發科與中國智慧型手機產業有長期深厚合作,中國政府亦不樂見台灣核心 IC 設計公司落入美國科技巨頭之手。若牽涉國際競爭格局,北京當局勢必強烈反對,將成為另一大障礙。

另外,輝達現階段早已轉型成 AI 基礎建設公司,公司核心能力從晶片端走向系統端,合作的供應鏈也從過往的晶圓廠、封測廠,擴大至散熱廠、PCB 廠,產業生態鏈早已不盡相同,若收購聯發科恐對輝達在系統端的效益相對有限。

綜合來看,雖然聯發科與輝達在 GB10 超級晶片上展現緊密合作,外界對於收購傳言議論紛紛,但在價格、地緣政治、監管機關與收購綜效來看,輝達要真正開口啟動收購的機率相對渺茫。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