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AI再次令人失望!iPhone17還是沒等到
鉅亨網新聞中心
台灣時間 9 月 10 日凌晨 1 時,蘋果 (AAPL-US) 舉行秋季新品發表會,正式推出 iPhone 17 系列。然而,市場期待的重磅 AI 功能在發表會中仍然非常低調,令果粉失望。

分析指出,蘋果此次的 AI 技術主要停留在後台優化層面,包括跨語言交流的即時翻譯,以及對螢幕內容的視覺識別與搜尋功能。
資本市場對此反應冷淡,蘋果股價隨後下跌約 1.5%,收盤報 237.88 美元。
相較之下,三星、華為、小米集團 (01810-HK) 等智慧型手機廠商已將 AI 能力深度整合至手機中,以「AI 手機」概念推動銷量增長。
Counterpoint 數據顯示,2025 年上半年全球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銷量較去年同期增長 8%,其中具備生成式人工智慧功能的設備占高階智慧型手機銷售的 80% 以上。
蘋果雖仍位居首位,但增速僅 3%,三星與小米分別以 7% 與 55% 的增速追趕。
蘋果 AI 策略緩慢:一再推遲、人才流失
在 Google(GOOGL-US) 、微軟 (MSFT-US) 等科技巨頭積極投入大模型競賽之際,蘋果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步伐相對緩慢。
市場原本期待蘋果在 2024 年全球開發者大會上有突破性進展,當時蘋果以「Apple Intelligence」重新定義 AI,高調宣佈對核心 AI 產品 Siri 進行重大升級,並強調以用戶隱私保護為核心賣點。
然而,實際落地情況不如預期,首款搭載 AI 功能的 iPhone 16 上市時,相關功能尚未完全準備就緒,延遲約一個半月才正式推出。
增強版 Siri 功能多次跳票,最新預計發布時間已推遲至 2026 年。據媒體報導,原定於 2025 年 4 月推出的增強版 Siri,因技術測試未達標而撤下 YouTube 及主要電視網廣告。
此外,蘋果 AI 業務面臨核心人才流失,今年 7 月,多名 AI 核心研究人員轉投 Meta,包括 Tom Gunter、Mark Lee、Bowen Zhang、Yun Zhu 和 Frank Chu。截至目前,已有超過 10 名研究員離開,分別加入 Meta(META-US) 、OpenAI 及 Anthropic。
為加速 AI 布局,蘋果還正在考慮借助第三方模型。從自研 AI 通用大型語言模型,到去年合作接入 ChatGPT,再到近期開源小型模型 FastVLM,蘋果持續探索多元 AI 策略。
據報導,8 月底蘋果曾與 Mistral AI 及 Perplexity 洽談收購事宜,但未進一步推進。
一週後,蘋果與 Google 達成協議,將測試 Google 開發的 Gemini 模型以強化 Siri 功能,未來不排除將 Gemini 模型應用於更多 AI 及搜尋相關功能,同時仍維持自研基礎模型處理用戶本地數據搜尋。
蘋果在中國:AI 手機市場競爭升溫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 AI 在中國市場尚未正式落地,而華為、小米、vivo、OPPO、榮耀等中國國產手機品牌積極布局 AI 手機,搶占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以開啟第二增長曲線。
IDC 數據顯示,2025 年第一季度中國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中,具備 AI 功能的設備滲透率已達 82%。
今年 1 月財報會議上,蘋果執行長蒂姆 · 庫克(Tim Cook)指出,由於未能提供完整 AI 功能,2024 年 12 月 iPhone 在中國市場銷量下滑。
華為則是蘋果在中國市場最大的競爭對手,其部分智慧型手機型號已整合生成式 AI 功能,推動 AI 手機快速普及。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