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理財

用關懷為孤老點一盞燈 「台東縣蘭嶼鄉居家關懷協會」用愛築起照護的港灣

鉅亨網記者張韶雯 台北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日本的魔術爺爺Mr. Kura(左二)特地來蘭嶼與長者玩魔術同樂。(圖:蘭嶼居家關懷協會提供)

台東是全台第一個迎接日出之地,在偏遠的台東縣蘭嶼鄉,正有一群人默默守護著陽光照不進,也最需要關懷的角落,他們是「台東縣蘭嶼鄉居家關懷協會」,由達悟族護理師張淑蘭創立,從當初獨自一人走進重症病患家中,到如今成為蘭嶼島上最重要的照護支持網絡,這段旅程,她已走了近 30 年。

緣自 1997 年,張淑蘭接受衛生署居家護理訓練,深受台東聖母醫院艾珂瑛修女的影響,理解到「照護不只是工作,而是愛的實踐」。回到蘭嶼後,她發現許多臥床老人、癌末病患隱藏在部落深處,生活品質低落,卻無人聞問。


張淑蘭起初以個人力量照顧病患,後續拍攝紀錄片喚起社會關注,並成功招募 45 位志工,組成「蘭嶼老人關懷志工隊」,在許多地方人士奔走下,1999 年協會正式成立,成為民間承接照護工作的橋樑。

目前協會約有十位人力,每週三會有更多志工加入禱告與敬拜。他們主要服務地方上的長者,這些長輩多半行動不便或獨居,子女遠在台灣本島工作,生活中最需要的,是有人陪他們說話、聽他們傾訴。

協會的服務內容涵蓋居家照顧、送餐、喘息服務、急難救助、心靈支持與家屬溝通等。居服員每週定期家訪,協助清潔、量血壓、陪同就醫,甚至為獨居長者準備餐食、洗衣打掃;每年舉辦老人聯誼活動與志工表揚,讓長者感受到社會的溫度。

協會執行政府長照 2.0 計畫,並獲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支持,聘有 5 位全職居服員。志工媽媽們在農忙空檔拎著水桶、掃把,走進部落探訪老人,這份來自土地的關懷,已成為蘭嶼最溫柔的力量。

居服員至個案家裡照護,量血壓(圖:協會提供)
居服員至個案家裡照護,量血壓(圖:蘭嶼居家關懷協會提供)

2024 年協會「希望療園」落成,提供病患與家屬喘息空間,並規劃烘焙與咖啡教學,讓照護人員在繁重工作之餘也能獲得心靈滋養。協會也積極安排增能課程,包括臨終關懷、安寧照護與心靈課程,提升照護品質。

蘭嶼是達悟族的故鄉,島上居民以漁獵與農耕為生,族人遵循古老儀式捕撈飛魚,展現深厚的社群精神。島上仍保有傳統地下屋與拼板舟文化,反映出達悟族人與自然共生的智慧。

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協會的照護工作也面臨挑戰。由於傳統禁忌,探訪病患後進入其他家庭需謹慎安排,志工回憶,初來乍到要花費一至兩年以上時間與部落溝通,才逐漸建立信任,目前家訪較無「不得其門而入」的問題。此外語言是一大障礙,年輕世代不熟族語,較難與只懂族語的長者溝通,難免影響照護品質。

2023 年的小犬颱風來襲,毀損出入大門、廚房並造成屋頂漏水,協會面臨修繕等經費壓力,急需社會資源挹注。此外,居家關懷的個案長者最需要的物資包括紙尿褲、寬鬆衣物、酸痛貼布、口罩與清潔用品等等。在食物供給上,考量當地天氣潮溼炎熱的保存問題,協會建議民眾盡量捐助利樂包飲料、保久乳、營養奶粉與八寶粥等方便的沖泡或即食品。

小犬颱風後,助人的協會辦公室也成了「受災戶」(圖:協會提供)
小犬颱風後,助人的協會辦公室也成了「受災戶」(圖:協會提供)

除來自政府對偏鄉長照資源配置,來自社會大眾的捐款、物資捐贈或志工參與,也是照護網的重要一環。在蘭嶼這座美麗卻資源有限的島嶼上,居家關懷協會不只提供照護,更為孤老點亮希望的燈火,每一次到家探訪,都是對生命最深的尊重與陪伴。

鉅亨網每年推出的「溫暖送愛心專案」活動,今年已邁入第 20 年。今年的受贈對象包括台東縣蘭嶼鄉居家關懷協會、社團法人花蓮縣沛恩關懷協會及中華民國紅心字會。透過這項持續性的公益活動,鉅亨網希望能為這些致力於幫助弱勢群體的機構提供實質支持,攜手為台灣的社會福利貢獻一份力。

您也可以透過個人捐款來幫助他們: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