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裁兩家中國晶片設備企業!涉提供中芯國際半導體設備
鉅亨網編譯莊閔棻
美國商務部近日宣布,將兩家中國半導體設備企業列入實體清單,指控其向中芯國際 (688981-CN) 提供受管制的晶片製造設備。此舉被視為美國加強對中國晶片出口管制的最新行動,外界預期這將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帶來深遠影響。

據悉,被列入實體清單的兩家中國企業,長期專注於半導體前端設備的研發與製造,產品涵蓋刻蝕設備、薄膜沉積設備等關鍵領域。
美方聲稱,這些企業涉嫌違反出口管制規定,向中芯國際提供可用於先進製程的晶片設備。根據制裁要求,美國企業今後將不得再向這兩家公司出口相關技術與產品。
對於美國的新一輪管制措施,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表聲明指出:「這是單邊主義與保護主義的又一表現,我們將堅定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相關企業則正積極評估制裁影響,並強調自身始終遵守國際貿易規則。
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達 300 億美元,其中國產設備市佔率已提升至 20%。在刻蝕、清洗、薄膜沉積等技術領域,中國企業不斷突破,部分晶片製程設備已達國際先進水準。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此番制裁正值中國半導體設備國產化加速推進的關鍵時刻。包括北方華創 (002371-CN) 、中微公司 (688012-CN) 等中國國內龍頭企業,近期接連宣布技術突破,28 奈米製程設備已量產,14 奈米設備則進入客戶驗證階段。
一位業界專家表示:「外部壓力將推動中國半導體產業加快自主創新。」據悉,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三期已將半導體設備列為重點投資方向,推動上下游協同發展,減少對美國出口技術的依賴。
市場分析認為,短期內中國半導體企業可能面臨供應鏈調整壓力,但長遠來看,此舉將促進晶片設備產業的自主化進程。
目前,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專利數量已位居全球前列,創新能力持續提升。
業內人士指出,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美國任何單邊出口管制與實體清單措施,都將破壞產業鏈的穩定性與可預測性。
中國則強調,將繼續堅持開放合作,並與各國攜手維護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安全。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