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以37萬輛再創紀錄、理想卻大跌40%:中國新能源車市場正在重新洗牌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八月份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宛如一場突如其來的寒流,讓整個行業感受到刺骨的涼意。曾經百花齊放的市場,正在上演一場殘酷的洗牌大戰。

其中,比亞迪 (002594-CN) 以 37.35 萬輛的驚人成績遙遙領先,而理想汽車 (LI-US) 卻交出與去年同期相比暴跌 40.72%、僅交付 2.85 萬輛的成績單。
零跑汽車 (09863-HK) 則以近 6 萬輛的交付量,連續六個月穩坐新勢力頭把交椅,顯示這場競爭充滿變數。
八月份新能源汽車整體市場表現亮眼:批發銷量達 130 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 24%,新能源車滲透率達 55.3%。換句話說,每賣出兩台車,就有一台是新能源車。
然而,品牌間的差距依然巨大,小鵬汽車 (09868-HK) 交付 37,709 輛,蔚來 (09866-HK) 交付 31,305 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增 55.2%,昔日「蔚小理」格局已被打破。
比亞迪的全方位護城河
比亞迪的成功絕非偶然。從王朝系列到海洋系列,再到仰望、方程豹等高端品牌,比亞迪構建了覆蓋 5 萬到 100 萬價格區間的產品矩陣,全方位滿足市場需求。
更值得關注的是其全產業鏈自研戰略。從電池、電機、電控到半導體及智慧駕駛系統,比亞迪幾乎掌握所有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這不僅保障了供應鏈安全,也使其在成本控制和技術更新上佔據絕對優勢。
海外市場亦成為比亞迪新的增長引擎。8 月份出口量達 80,813 輛,顯示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不斷提升。
理想的增程迷途
曾憑藉「冰箱彩電大沙發」產品理念高歌猛進的理想,如今則面臨力不從心的局面。當其他車企加速電動化、智慧化轉型時,理想仍沉浸在增程技術的舒適區。
產品更新速度跟不上市場節奏。當競爭對手推出全新純電平台時,理想首款純電 Mega 上市表現不佳,SUV 理想 i8 直到 8 月 20 日才開始交付。
8 月份理想 i8 因碰撞測試影片引發爭議,負面網路熱議進一步損害品牌形象。
零跑的黑馬之路
零跑汽車的崛起堪稱逆襲典範。8 月份交付 57,066 輛,穩坐新勢力頭把交椅,證明性價比仍是市場核心競爭力。
零跑堅持「技術平權」理念,在保障產品力與技術水準的同時,通過成本控制提供極具競爭力的價格。全域自研技術體系涵蓋智慧駕駛、智慧座艙及三電系統,為其長期競爭力提供保障。
行業洗牌加速
市場分化加劇。比亞迪一騎絕塵,吉利汽車 (00175-HK) 、長安、上汽集團 (600104-CN) 等傳統車企轉型加速,新勢力陣營則出現明顯分化。
零跑、小鵬、蔚來高歌猛進,理想陷入增長困境,行業正進入深度整合期。
技術路線之爭初見端倪。插電混動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 85%,顯示強大市場吸引力。純電車型雖持續增長,但增速放緩,競爭愈發激烈。
出海亦成為各車企必選項。比亞迪電動車出口歐洲,蔚來進軍新加坡、烏茲別克斯坦及哥斯達黎加,中國新能源車企全球化步伐加速。
新能源汽車的未來
分析師指出,對比亞迪而言,如何避免大企業病、保持決策效率及市場敏銳度,是當務之急。
對理想而言,加速純電轉型刻不容緩,必須擺脫單一技術依賴,加快純電平台研發與投放,並升級增程車型,重建競爭力。
對整個行業而言,盈利仍是最大挑戰。除了少數企業,大部分新能源車企仍陷入虧損泥潭。如何實現規模化盈利,是所有從業者共同面對的課題。
八月 55.3% 的滲透率僅是開始。「金九銀十」傳統銷售旺季才剛拉開序幕,競爭將愈發激烈。車企們不再只是考慮增長,而是思考如何在這場淘汰賽中存活下來。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