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出口再迎政策利多!商務部等9部門推出13條政策措施促進服務出口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中國商務部周三 (24 日) 會同中央網信辦、財政部等 8 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服務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從資金支持、風險保障、通關便利等 13 方面推出系統性政策,為服務貿易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專家指出,這是繼市場階段性上漲後,相關部門針對服務出口領域的另一個重大利多,旨在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培育外貿新增長領域。

政策核心聚焦服務出口全鏈條支援。在資金保障方面,強調用好用足中央和地方現有資金管道,重點扶持數位服務、高端設計、研發、供應鏈、檢驗檢測、智慧財產權、地理資訊、語言服務等新興業態,以及節能、環保、碳管理等綠色服務領域,同時培育重點企業與項目,為創新業務提供「源頭活水」。
此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引導基金將加強投資力度,透過與地方基金連結吸引社會資本,修訂《服務出口重點領域指導目錄》等文件,明確資金投向,放大政策槓桿效應。
針對企業痛點,政策打出「減負增效」組合拳。在稅務環節,優化服務出口零稅率申報程序,推廣電子資訊替代紙本憑證,依托電子平台提升退稅效率,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全面升級,鼓勵保險機構擴大覆蓋運輸、維修、互聯網廣告等領域,提升承保能力與理賠質效,並針對中小微企業優化服務便利化水平,深化銀保信息共享,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
跨國資金管理方面,推動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支持服務類企業加入試點以便利集團資金調配,對長期合作的小額高頻服務貿易業務,鼓勵銀行優化審核流程,提升結算效率。
通關與人員流動便利化成為亮點。保稅監管制度進一步完善,綜合保稅區內研發、檢測等業務所需進口貨物實施保稅監管,白名單企業可簡化特殊物品進境審批,允許按實際耗用核銷檢測樣品與耗材,區外「兩頭在外」的集成電路、消費電子產品檢測業務也納入保稅試點。
人員跨國往來方面,優化外商投資企業人員、科研技術人員、高階人才來華簽證政策,有序擴大單方面免簽國家範圍,完善區域性入境免簽政策,並提升旅遊、就醫、留學等入境消費便利度,吸引國際人才與消費資源。
資料要素與國際合作支持力道顯著加強。政策提出制訂重要資料目錄及識別指南,動態更新自貿區資料出境負面清單,探討跨國公司內部個人資訊跨境傳輸便利化,在合規前提下支持企業、科研機構利用網路進行國際貿易與學術研究。
同時,支持在自貿試驗區、海南自貿港、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地區建置國際資料中心與雲端運算中心,為資料密集型服務貿易提供基礎設施支援。
智慧財產權保護與市場開拓同步推進。政策加速智慧財產權價值評估與交易流轉體系建設,改善質押登記等資訊平台,鼓勵銀行與評估機構合作提升評估能力,推廣專利質押登記全流程無紙化,靈活安排無形資產研發貸款,並加強智慧財產權保險保障。
國際市場拓展方面,發揮服務貿易中介組織作用,提供法律諮詢、爭端解決等支持,以及定期更新《國際服務貿易知名展會名錄》,加大對企業參展支持力度,鼓勵境外辦展與自主辦展品牌培育,助力企業全球佈局。
這次 13 項措施涵蓋資金、風險、通關、數據、人才等關鍵環節,形成「全鏈條、精準化」政策體系,既回應服務貿易企業面臨的現實挑戰,也為培育數位貿易、綠色服務等新動能提供了製度保障,可望進一步推動中國服務貿易規模擴大、結構優化,為高水準對外開放注入新活力。
- 2025降息周期,誰能決定美股走向?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