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蘋果與其他AI慢速採用者可能是對的?
鉅亨網編譯陳又嘉
《MarketWatch》專欄作家 Mark Hulbert 周四 (25 日) 撰文指出,投資人對人工智慧 (AI) 所謂「顛覆性潛力」的看法,或許比你想的更冷靜理性。

這麼說是為了反駁「AI 泡沫論」的敘事。根據這個說法,過去幾年隨著一個又一個新 AI 模型推出,投資人對 AI 能夠帶來徹底改變的信心與日俱增,其中包括帶來顯著更快的 GDP 增長。
一項新研究的發現直接反駁了這個說法。 Hulbert 幾天前曾提到一項名為《市場是否相信具顛覆性的 AI?》(Do Markets Believe in Transformative AI?) 的研究,他隨後便決定更深入探討其發現與對投資人的啟示。
這項研究聚焦債市在 2023 與 2024 年間,對五大 AI 平台 (OpenAI、Anthropic、Google DeepMind、xAI 和 DeepSeek) 新模型發布的反應。研究員分析了兩年間共 15 次模型發布,發現長期實質利率平均在這些發布後下降。如果投資人真的相信每次 AI 模型發布會帶來更強勁的經濟增長,長期實質利率理應上升才對。研究發現這些利率下降在統計上顯著、在經濟上具重要性且持續存在。
當然,相關不等於因果。但研究員指出,這些 AI 模型發布的時間是隨機的,因此債市在這些日子的異常表現,很難解釋為其他不相關事件造成。利率下跌,意味著投資人集體上調低了對未來經濟成長的預期。
研究員承認,我們無法確切知道哪些因素導致 AI 模型發布時利率下滑。他們認為最合理的解釋是:隨著每次 AI 模型發布,債市投資人對 AI 對 GDP 成長的影響更加悲觀。
你可能會問:債市的這種行為與股市是否存在的 AI 泡沫有什麼關係?答案是:關係重大。因為股票與固定收益市場高度連動,不太可能在其中一個市場的投資信念不影響另一個市場。雖然從債市推算經濟成長假設已經相當複雜,但在股市中更是難上加難。
需要注意的是,這項研究的發現並不意味著投資人相信 AI 會讓經濟衰退,而只是相對於 2023 年初,他們如今的樂觀程度減弱了。
還要注意的是,由於該研究聚焦 2023 和 2024 年的模型發布,因此研究結果並未受到上個月 ChatGPT 5.0 發表後的失望反應影響。分析師指出,ChatGPT 5.0 在許多方面只是小幅改進,甚至有些方面表現更差,這讓人懷疑「令人驚嘆、指數級」進步的 AI 時代是否已經結束。
事實上,該研究發現,在成長預期方面,投資人早在 2023 與 2024 年就已經展現出類似的失望情緒。這意味著 ChatGPT 5.0 的缺點,投資人可能視為 AI 本質上的侷限,而不僅僅是該版本的問題。
投資啟示
這項研究的發現顯示,投資人不應該懲罰那些選擇慢速採用 AI 的公司。蘋果 (AAPL-US) 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因為華爾街許多人批評它在 AI 上的落後。但如果 AI 的顛覆性潛力低於最初預期,這樣的批評並不完全公平。
耶魯管理學院的 Gautam Mukunda 提出了這樣的觀點。他在訪談中表示,「蘋果對產品完美的堅持幾近狂熱。而目前的生成式 AI 技術顯然無法達到那樣的標準。所以或許蘋果只是延續它一貫的作風:與眾不同,逆勢而行。它是在說:當這項技術準備好時,我們就會加入,但絕不會過早。」
另一項支持這個研究結果的證據,來自麻省理工學院 (MIT)NANDA 計畫的最新報告。正如《MarketWatch》記者 Christine Ji 總結的:「95% 企業級組織雖然導入了 AI 應用,但發現對利潤沒有實質影響。」
潛在的不平等
該 AI 研究補充稱,這種整體失望並不意味著 AI 對個別產業或公司沒有顛覆性影響。舉例來說,AI 可能讓某些公司在人力需求大幅減少甚至幾乎消失的情況下營運。這些公司的成長確實可能「驚人」且「指數級」。
若真是如此,那麼尋找 AI 泡沫的地方應該是這些個別公司的股價,而不是整體市場。因為它們的好運不見得會轉化為更快的整體經濟增長。這項新研究可能揭示的是:雖然 AI 大幅提高一些公司的獲利能力,但同時也加劇了經濟不平等,進而導致整體經濟成長更疲弱。
- 降息綠燈亮起,該配置哪類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