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AI泡沫規模驚人 研究機構:達網路泡沫的17倍、2008房市泡沫四倍

鉅亨網編譯余曉惠


人工智慧 (AI) 投資究竟是不是泡沫,已經掀起正反兩派論戰,獨立研究機構 MacroStrategy Partnership 發布報告指出,人為壓低的利率環境中吹大了 AI 泡沫,如今規模已經達到網路泡沫時期的 17 倍、2008 年次貸泡沫的四倍,而 AI 投資的規模已經達到極限。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AI泡沫規模驚人 研究機構:達網路泡沫的17倍、2008房市泡沫四倍 (圖:Shutterstock)

MacroStrategy Partnership 擔任 220 家機構投資人的顧問,分析師團隊成員包括曾任瑞銀 (UBS) 大宗商品商品策略團隊的 Julien Garran。


這個數據的計算,需追溯到 19 世紀瑞典經濟學家 Knut Wicksell 的理論:當企業借貸成本高於名目國內生產毛額 (GDP)2 個百分點時,資本才算獲得有效配置。聯準會(Fed) 長期量化寬鬆 (QE) 壓低公司債利差,使資本錯配累積,如今這個差距才剛轉為正值。

Garran 進一步計算所謂的 「Wicksellian 缺口」(Wicksellian deficit),這不僅涵蓋 AI 投資,還包括住房、商辦地產、NFT 與創投。他認為這就是 GDP 中因低利率而被錯配的部分。

Garran 也針對大型語言模型 (LLM) 的實際效能提出質疑。他援引的研究顯示,某軟體公司的任務完成率介於 1.5% 到 34%,這代表完成率難以穩定重現。

阿波羅 (Apollo) 經濟學家 Torsten Slok 先前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指出,大型公司的 AI 採用率正在下降。他還提出一些真實測試案例,例如請一個圖像生成器創作「白方只需一步就能贏的棋盤」,結果離正確答案還差得遠。

Garran 認為,LLM 已經走到擴展的極限。

他說:「我們不知道 LLM 何時會撞上報酬遞減的瓶頸,因為我們沒有衡量語言統計複雜度的指標。要知道是否撞牆,我們必須觀察 LLM 開發人員。如果他們推出一個模型,成本比前一代高 10 倍、算力需求高 20 倍,但效果卻不比現有模型好多少,那麼我們就算是撞牆了。」

報導認為,這一切正在眼前發生:ChatGPT-3 花了 5000 萬美元開發,ChatGPT-4 為 5 億美元,而 ChatGPT-5 投入 50 億美元,卻延遲推出,而且即使後來發布了,也並沒有明顯比上一代更好。不僅如此,也很容易被競爭對手迎頭趕上。

Garren 指出,這代表難以開發出一個具有商業價值的應用,「每一代 LLM 的訓練成本以指數級上升,但準確率的提升卻迅速遞減。模型本身沒有護城河,所以定價能力很弱。最大量使用 LLM 的人其實是在存取一種算力,對開發商來說,這種成本比用戶每月訂閱費還要高。」

Garran 的結論非常明白:已停滯的經濟會因為資料中心與財富效應觸頂反轉而陷入衰退,更糟的是,這些效應將會逆轉,就像 2001 年網路泡沫破裂時一樣。

他說:「危險在於,這不只會把我們推入 投資時鐘第 4 區(第 4 區為通縮性崩盤, deflationary bust),還會讓聯準會 (Fed) 與川普政府很難藉由刺激措施讓經濟走出困境。這意味著將需要更長一段時間推動通貨再膨脹 (reflation),有點像 1990 年代初期儲貸危機(S&L Crisis) 之後的情況,政府甚至可能採取 特殊措施,包括讓美元貶值以推動產業回流。」

該公司目前的投資建議是:加碼資源與新興市場、特別是印度與越南,減碼 AI 與平台公司。他們還建議做多黃金股票、做多短期美國公債、做多波動率 (VIX)、以及做多日元兌非美元的大多數貨幣。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