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貿易談判進入深水區 央行:外匯存底並非籌碼 匯率議題另談
鉅亨網記者陳于晴 台北
中央銀行今 (7) 日公布 9 月底台灣外匯存底金額正式突破 6000 億美元大關,再創新高,外界關注,台美關稅談判進入深水區,我國外匯存底部位龐大是否會成為談判籌碼?央行官員回應,匯率議題是由央行與美國財政部直接溝通,並未參與經貿小組談判,兩件事完全獨立。

針對近月新台幣匯率走勢,外匯局局長蔡烱民指出,9 月美元變動不大,但台幣反而小幅升值,這與美股、科技股的強勢表現有關。Fed 啟動降息後,美國科技七雄股價飆漲,資金行情助攻科技股走強,台股同步受惠,帶動市值快速成長。
蔡烱民說明,7 至 9 月外匯存底變化屬例行調節,其中 7 月幾乎未介入,8 月因台幣貶勢較重進而減少外匯存底,9 月則因外資進出波動較大,進場調節後外匯存底反而增加,並強調「我們主要是為了避免匯率過度波動,並非為了影響匯率方向。」
此外,南韓與美國日前達成匯率協議,首爾將每月提供干預匯市數據給美國,有望降低列為「匯率操縱國」的風險。外界關注,正值台美貿易談判之際,我外匯存底已突破 6000 億美元,是否可能成為談判籌碼?
蔡烱民回應,台灣央行與美國財政部維持良好的溝通,央行並未參與台美經貿工作小組的談判,不清楚進度如何,強調「匯率議題是獨立處理,和其他經貿議題無關」。
此外,日本、韓國雖與美國達成協議,但細節尚不明朗,到底是融資或是現金直接投資,雙方在認知上似乎存在落差,台灣談得如何也不太清楚。
事實上,台灣與韓國的狀況很不一樣,蔡烱民說,首先,台灣每年經常帳順差規模非常大,出超就高達 1000 億美元;其次,台灣長期累積龐大的海外資產,規模約新台幣 3 兆元,國人持有淨資產高達 1.5 兆元,除了民間投資之外,很大一部分是企業持有,可用於對外投資,這也是廠商投資的資金來源。
至於外界擔心若政府未來對美投資是否會動用外匯存底,蔡烱民重申,目前海外資產外幣部位非常充裕,外匯存底約 6000 億美元,「流動性沒問題,也沒有任何要動用外匯存底的訊息。」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