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暴漲逾230%!吸入製劑龍頭長風藥業上市首日收漲逾160% 但收入嚴重依賴單一產品成隱憂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港交所生物醫藥族群今 (8) 日迎來開門紅,長風藥業(02652-HK) 股份有限公司以每股 14.75 港元發行價登陸港股,開盤即暴漲 225.42% 至 48 港元,終場收漲 161.02%5 至 38.5 港元,亮眼表現背後是資本市場對吸入製劑賽道的高度期待,也暗藏產業邏輯與企業風險的雙重考量。

長風藥業上市熱度早有預兆。招股階段,該藥廠獲券商借出至少 33.96 億港元保證金,以公開發售初始集資額 6077 萬港元計算,超購倍數高達 5587 倍,這一數據在 8 月港交所修訂新股定價機制後,位列新股超購榜第二,僅次於大行科工的 7557 倍,超越銀諾醫藥的 5364 倍,穩坐今年港股上市藥廠人氣榜首。
資本看好的核心是吸入製劑賽道的廣闊前景。全球近 25 億人受慢性呼吸道疾病困擾,病患數量持續攀升。去年全球呼吸系統藥物市場規模達 999 億美元 (約 7292 億元人民幣),預估 2033 年將增至 1572 億美元 (約 1.15 兆元人民幣),年複合成長率 5.2%,增量空間成長率明確,而長風藥業作為全球少數掌握主要吸入製劑技術的公司之一,其技術壁壘與商業化能力已通過產品驗證,成為資本下注的關鍵邏輯。
支撐長風藥業績效的主力是核心產品 CF017(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2022 至 2024 年,CF017 在公司總營收中佔比分別高達 96.2%、98.4%、94.5%,幾乎以一己之力拉動成長。
受惠於此,長風藥業營收從 2022 年 3.49 億元增至 2024 年的 6.08 億元,年複合成長率 3.9%。這款產品競爭力突出,2021 年 5 月核准後迅速納入國家集採,2024 年按銷量計佔中國布地奈德吸入藥物市場約 16% 份額,涵蓋逾一萬家醫療機構,去年毛利 4.91 億元,毛利率攀升至 85.5%,遠超行業平均。
但高度仰賴暗藏風險。中國多家藥廠已佈置布地奈德混懸液仿製藥,未來若陷入價格戰或專利挑戰,長風藥業營收將直接承壓。
更棘手的是,另一款商業化產品 CF018(氮䓬斯汀氟替卡松鼻噴霧劑) 表現疲軟,該藥品雖為中國首個獲批用於中重度過敏性鼻炎的同類藥物,2023 年納入醫保並滲透 500 多家醫療機構,卻連兩年毛利低迷。
為破解單一產品困局,長風藥業將希望寄託管線擴張與科技創新。本公司建構了覆蓋粒子工程、裝置設計等核心環節的五大技術平台,目前推進 20 多個候選產品在全球佈局,涵蓋中國、歐美及東南亞、南美市場。
技術突破方向上,不僅探討脂質體、siRNA 等創新吸入劑型,也將治療領域延伸至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抗感染及肺纖維化等罕見疾病,開發支氣管內活瓣 (EBV) 療法。
從上市籌資用途來看,20% 經費投入臨床前研發,其中 12% 專項用於肺動脈高壓、特發性肺纖維化新藥,足見對創新的重視。
然而,管線廣度轉化為深度仍存挑戰。吸入製劑研發涉及製程、遞送裝置等多環節,創新劑型臨床轉化難度大。全球市場拓展更需應對歐美成熟市場的合規要求與國際藥企競爭,對研發與商業化能力均是考驗。
上市首日,長風藥業市值逼近 200 億港元,對應 2024 年 6.08 億元營收,市銷率超 32 倍,顯著高於國內同類型生醫企業均值,高估值亟需業績成長與管線進展支撐,若 CF017 成長不及預期或創新管線延遲,市值恐將面臨回檔。
這場上市熱潮也為吸入製劑賽道提供啟示。隨著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上升與國產替代推進,賽道空間逐步打開,但企業需跨越單產品依賴、建構多元成長矩陣,突破傳統劑型局限,並平衡國內外市場風險。
長風藥業董事長梁文青博士表示,吸入療法應用邊界正在拓展,但從開門紅到長期穩健,仍須用研發突破與商業化成果證明自己。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