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前官員示警:極端氣候恐對經濟帶來長期衝擊
鉅亨網編譯余曉惠
曾任美國聯準會 (Fed) 氣候風險高階官員的 Kevin Stiroh 表示,由於極端天氣日益頻繁,美國經濟正面臨一連串長期且結構性的衝擊,他並提醒,銀行應預期這些衝擊將「實際顯現」在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表上。

Stiroh 周四 (9 日) 受訪時表示:「氣候相關衝擊可能是廣泛且長期的,而非局部和周期性的。在實質風險方面,目前存在長期趨勢,可能影響銀行的業務模式。」
他今年稍早已離開 Fed,當時 Fed 正逐步縮減對全球暖化對金融穩定影響的監測工作。
儘管存在風險,Stiroh 指出,銀行與投資人尚未對氣候相關損失進行充分規劃。受影響的可能包括房屋擁有者、銀行、保險公司以及持有證券化金融工具的投資人。
在美國總統川普治理下,美國已停止監測許多可幫助金融業預防氣候風險的關鍵數據。在缺乏這些資訊的情況下,銀行與投資人可能會錯誤配置資本,無法充分考量未來可能因極端天氣蒙受的損失。
Stiroh 說:「無論是去年北卡羅來納州的颶風,還是加州的野火,這些自然災害都造成巨大損失。但真正困難的問題是,最終誰要承擔這些損失?」
他指出,如何釐清這些衝在經濟中傳導,是有效管理風險及制定政策的關鍵之一。
Stiroh 在 2021 年被 Fed 任命負責氣候風險負責人,但後來 Fed 開始大幅削減這項評估全球暖化對金融穩定影響的工作。今年稍早,Fed 更把由 Stiroh 主持的監管氣候委員會及其他內部氣候小組予以解散。
此外,Fed 也正試圖淡化把氣候風險納入全球金融規範的必要性,包括對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 (Basel Committee) 施壓。
這導致美國金融監管與歐洲出現分歧:川普視氣候變遷為「騙局」,而歐洲等地官員則要求銀行監控氣候風險。歐洲央行 (ECB) 近期指出,房貸組合尤其需要關注氣候風險。
Stiroh 表示,氣候議題具有特殊屬性,需要銀行與監管機構額外關注。他認為氣候衝擊是風險的驅動因素,而非獨立的風險類別,因此可能以傳統風險形式呈現,如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及操作風險。
在此背景下,Stiroh 認為目前的金融風險管理方式,可能不足以因應未來衝擊,因為「過去的經驗不太可能準確預測這些衝擊將如何在未來展現」。他指出,銀行將需要新的工具、新的數據與專業知識,才能有效管理這些風險。
在美國之外地區,有愈來愈多氣候變遷對金融穩定影響的相關研究。信評機構惠譽 (Fitch) 去年警告,由於氣候相關風險升高,信評公司評定的企業發行人中,可能有高達 20% 面臨降級。惠譽指出,川普政府支持的化石燃料與礦業,將特別脆弱。
瑞士再保險研究所 (Swiss Re Institute) 預估,與自然災害相關的保險損失經常超過歷史平均水準,2025 年預估飆升至 1450 億美元,且「極端損失年」的風險正在增加,單年保險損失可能達 3000 億美元。
Stiroh 表示,氣候變遷已不再是抽象概念,也不必再等幾十年才會開始影響經濟,而是此時此刻正在發生的事實。
Stiroh 目前持續研究全球暖化對金融部門的影響,他今年 9 月加入智庫 Resources for the Future(RFF) 擔任高級研究員,並參與由 RFF 與哈佛大學共同推動的氣候相關計畫。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