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萬枚比特幣恐遭量子攻擊!專家警告:2026年前須蓋好防禦 否則比特幣價值恐歸零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專家警告,比特幣網絡必須為後量子時代做好準備,因為其加密體系正面臨量子運算的潛在威脅。

根據德勤的研究,約 25% 的比特幣可能暴露在量子攻擊風險下。若這些比特幣未能及時轉移至抗量子地址,待強大量子運算機投入使用後,可能造成數千億乃至兆美元的損失。
數字資產管理公司 Capriole Investment 創始人、長期比特幣倡導者 Charles Edwards 指出,量子運算威脅遠比普遍認知的更迫近,並敦促社區在 2026 年前構建防禦體系。他質疑部分投資者為維持樂觀預期而刻意淡化威脅,並警告在量子技術競賽中遲到將導致比特幣價值歸零。
比特幣目前依賴椭圓曲線數字簽名算法(ECDSA)來保障資產所有權與交易安全。每個比特幣錢包包含公私雙鑰,公鑰作為收款地址,私鑰則用於驗證所有權。交易的有效性取決於基於這些密鑰生成的數字簽名。在傳統運算能力下,反向推導公私鑰關聯幾乎不可行,但量子運算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局面。
量子運算能夠同步處理海量可能性,使特定數學運算的效率呈指數級提升,理論上,量子運算機能利用肖爾算法從公鑰反推私鑰。雖然目前學界普遍認為比特幣的加密體系依然安全,但量子運算機仍停留於理論階段,實際問世可能還需 10 至 20 年。
德勤的研究還顯示,約 200 萬比特幣仍存儲於原始 P2PK 地址,這些多為從未轉移的早期挖礦產出。此外,約 250 萬比特幣存於重複使用的 P2PKH 地址,其公鑰已在歷史交易中暴露。總計 450 萬比特幣(約占流通量的 25%)面臨風險,按當前市價運算,潛在威脅達到 5500 億美元。
量子運算的技術進展也引發了對比特幣安全性的討論。最近,研究員在 IBM 的量子平台上首次成功破解 6 位橢圓曲線密鑰,這一實驗證實了肖爾算法在真實量子硬體上的可控執行。專家對量子運算何時會對比特幣造成實際威脅的預測存在顯著分歧,部分認為在 2030 年代初可能會出現,而另一些則預估還需 15 至 20 年。
這些動態表明,量子比特的穩定性與糾錯能力的每一步提升,都在迫近加密標準革命的臨界時刻。Edwards 的警告並非危言聳聽,而是前瞻預判,備戰窗口依然開啟,但正持續收窄。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