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口數據優於預期 但美中貿易衝突再現陰影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據《路透》報導,中國 9 月份出口成長強勁反彈,然而,北京與華盛頓之間再次發出的貿易威脅,重新燃起了外界對就業市場和通縮壓力的擔憂。

海關總署周一 (13 日) 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出口年增率達 8.3%。這不僅優於路透此前預估的 6% 增幅,更是自 3 月以來最快的增長速度,相比 8 月份的 4.4% 增幅有顯著提升。
貿易戰火重燃:關稅與稀土威脅
儘管出口增長帶來利多消息,但美國總統川普最新威脅,可能將對中國實施超過 100% 的關稅。分析師警告,此舉將對中國造成通貨緊縮的衝擊,並使小型出口商和工廠工人的就業面臨風險。
北京上周宣布了全面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由於中國在稀土和磁鐵領域擁有近乎壟斷的地位,這項管制賦予了其在貿易戰中的巨大籌碼,並可能癱瘓從汽車、綠色能源到飛機等行業的全球供應鏈。
Capital Economics 分析師 Julian Evans-Pritchard 指出,雖然中國經濟在面對美國關稅時展現出比許多人擔憂更強的韌性,但與美國關係若進一步加深裂痕,仍存在重大的潛在下行風險。
美國占比已低於一成
面對美國的關稅壓力,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今年已大力分散出口市場。數據顯示,中國 9 月份對美國的出口年減 27%。但同時,輸往歐盟、東南亞和非洲的出貨量分別實現了 14%、15.6% 和 56.4% 的增長。
智庫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資深經濟學家徐天辰表示,中國企業正積極利用其商品的相對成本優勢來開拓新市場。他補充,美國目前僅占中國直接出口的不到 10%,因此即使實施 100% 關稅,衝擊也不會像以前那麼大。
然而,出口商形容在其他市場爭奪市占率的過程是一場「瘋狂的競賽」,這擠壓了他們的利潤空間,並促使國內採取裁員和降薪等成本削減措施。
國內需求疲軟與庫存囤積
工廠主面臨國內消費者「緊鎖錢包」的困境,迫使他們不得不降價以爭取海外買家。這對北京構成了壓力,要求其引入更多刺激措施來提高家庭收入和國內需求。
在進口方面,中國 9 月份進口增長 7.4%,創下自 2024 年 4 月以來最快的增速。不過,分析師將進口增長歸因於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商品買家進行的庫存囤積。例如,鋼鐵和煤炭採購量均有所上升。
9 月份中國的貿易順差為 904.5 億美元,低於上月的 1023.3 億美元,也未達預測的 989.6 億美元。
分析師:緊張與休戰將成「新常態」
儘管貿易戰再起,多數分析師預計北京和華盛頓在未來數周將朝向局勢降級努力。這有助於維持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月底南韓 APEC 峰會上會面的機會。
野村證券分析師認為,雙方在試探彼此底線後,很可能會再次做出讓步。他們將這種緊張、升級和休戰的循環視為美中關係的「新常態」。
ING 首席大中華區經濟學家 Lynn Song 預計,雙方都不願回到「兩敗俱傷的針鋒相對的升級和報復」局面。但他也提醒,過去幾周的發展顯示,「誤判的可能性始終存在」。
- 2025降息周期,誰能決定美股走向?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