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模型預測:白銀供應衝擊下 金價將達到3萬美元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儘管華爾街正拉響經濟衰退警報,但一場真正的經濟困境,正在全球貴金屬市場的金庫、精煉廠和機場停機坪上展開。

隨着現貨白銀價格突破每盎司 53 美元的歷史高點,貴金屬資訊網站 Kitco News 周四 (16 日) 報導了一項震驚市場的預測:黃金價格可能飆升至每盎司 30,000 美元。
此一預測由斯科茨代爾鑄幣廠執行長 Josh Phair 提出。他認為,目前席捲實物白銀市場的這場前所未有的危機,是「金屬戰爭」中的第一場重大戰役,最終將迫使黃金相對於美國外債進行重新估價。Phair 表示,他有理由相信金價將從目前每盎司 4200 美元上方,繼續上漲 600% 以上。
公平辛克萊比率
Phair 的預測是基於他稱之為「公平辛克萊比率」(Fair Sinclair Ratio) 的指標。此比率旨在向傳奇交易員「黃金先生」Jim Sinclair 致敬,後者曾利用此比率成功預測了 1980 年和 2011 年黃金牛市的峰值。這一公式計算了黃金需要達到的價格,才能完全支撐外國持有的美國債務份額。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最新數據,外國債權人持有約 8.5 兆美元的美國債務。若以美國官方公布的 2.615 億金衡盎司黃金儲備來支持這一數字,則黃金價格需超過 32,500 美元。
Phair 解釋稱:「如果算上美國的外債——不是國內債務,而是外國債務,也就是其公開的黃金持有量——這個數字超過 3 萬。我這輩子已經兩次達到 (這個比例)。為什麼它不能再達到一次呢?」。
白銀市場的五大供應鏈崩潰點
Phair 指出,白銀市場正提供一個「實時案例」,展示這種重新估值過程是如何開始的:即從礦山到鑄幣廠的實物供應鏈完全崩潰。危機在五個關鍵環節展開:
1. 金融斷裂 (The Financial Rupture):借入白銀的成本——租賃利率,從通常的 1-2% 暴漲至「年化超過 100%」,使得企業無法對其經營活動進行套期保值。
2. 煉廠停擺 (The Refinery Shutdown):由於加工積壓已達「2-4 個月以上」,煉廠無法承擔如此高昂的融資成本,被迫全面停產,導致業界「很大一部分都被凍結了」。
3. 礦商擠壓 (The Miner Squeeze):煉廠週期延長,導致銀行需重新計算利率,並將額外成本轉嫁給礦業公司。這大幅壓縮了礦商利潤,放緩了新金屬的流通速度。
4. 戰略瓶頸 (The Strategic Bottleneck):美國境內僅有兩家獲得 LBMA 和 COMEX 認證的銀煉廠,而且均為日本企業所有。這種缺乏本土基礎設施的現狀,使得北美市場在全球供應鏈受擾時首當其衝。
5. 物流困境 (The Logistical Desperation):倫敦的白銀短缺迫使交易商採取高成本且不可持續的方式——空運白銀橫跨大西洋。Phair 詳述,將白銀從紐約運到倫敦,現在的運費大約要 75,000 美元,而通常這類貨物是走海運,成本只需幾美分。
地緣政治終局:世界走向兩極化
Phair 認為,這場實物白銀爭奪戰是金磚國家 (BRICS) 有意推動的一部分行動,旨在構建一個不受美國控制的平行金融體系。他解釋,金磚國家正在各成員國建立金庫,並以此作為「結算層」。
他總結說:「在我看來,我們即將看到一個分裂的貿易體系——這個世界將被分為兩個陣營:軸心與盟友」。
此外,除了機構與央行等「幕後之手」推動價格上漲外,公眾也開始加入這場爭奪戰。例如,日本最大的黃金零售商田中貴金屬 (Tanaka) 因所謂的「瘋狂搶購」,而全面暫停了小金條的銷售。Phair 總結,當政府、銀行,甚至零售投資者都同時入場、爭搶實物時,就會看到爆炸性的行情。在需求支柱同時被點燃,而供應鏈從根本上斷裂的市場中,接下來的局面註定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劇烈波動。
- 2025降息周期,誰能決定美股走向?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