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中國市場降至零!黃仁勳:美國失去中國市場是個錯誤
鉅亨網編譯莊閔棻
在中美科技對抗加劇的背景下,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近日坦言,公司在中國市場的 AI 晶片銷售已陷入「絕境」,市占率暴跌至 0%,並直言,美國失去中國市場是一大錯誤。

黃仁勳在美國紐約舉行的 Citadel Securities「2025 年全球市場未來」會議上表示:「我們在中國市場完全沒有布局,也就是說市占率已從 95% 降至 0%。我們所有的預測都假設中國市場為零。」
在會上,針對紅杉資本合夥人關於「什麼對美國才是正確的事情」的提問,黃仁勳指出,中國擁有全球超過一半的 AI 研究人才、卓越的學術資源,以及高度的 AI 關注度和眾多與 AI 相關的科研項目。
他強調,從「第一原理」來看,即「回到最根本的原因或定律來思考」,如果沒有這些人才按照美國技術基礎構建 AI,將是一大錯誤。
黃仁勳提醒,美國若制定傷害中國的政策,不僅可能影響中國市場,也可能對美國自身造成損害。
他建議政策制定者在行動前應退一步,審慎評估哪些措施真正符合美國利益。
以人才與技術奠定全球競爭力
黃仁勳表示,要讓世界依賴美國技術,就必須創造出具全球吸引力的技術,而輝達正是這樣的公司。
黃仁勳強調:「無論是 AI、計算領域或軟體產業,開發人員都是核心關鍵。爭取開發者的支持,正是打造未來技術平台的根本原因。」
他指出,中國擁有全球超過一半的 AI 人才和科研資源,若沒有這些人才按照美國技術基礎構建 AI,從「第一原理」來看將是一種錯誤。
黃仁勳認為,美國必須思考如何在確保「勝出」與「保持領先」之間取得平衡,同時讓全球技術架構建立在美國技術基礎之上。
他進一步指出:「無論採取何種政策導致美國失去全球最大市場之一,我無法想像任何政策制定者會認為這是明智之舉。」
黃仁勳認為,中國市場若有任何正面動向,將是一種獎勵,因為中國是全球第二大電腦市場,擁有充滿活力的 AI 生態系統。
他強調:「我認為美國不參與中國市場是一種錯誤,因此我們希望能持續溝通說明,並對政策的調整抱持希望。」
中國競爭加劇與美國晶片限制
然而,除了美國的封鎖,輝達在中國 AI 市場的衰退,也與中國本土企業的快速崛起有關。包括華為與寒武紀 (688256-CN) 等晶片設計公司,正積極推出自研 AI 晶片,搶占高階伺服器與資料中心市場。
其中,華為甚至計劃以新一代 AI 晶片對標輝達「Vera Rubin」系列,顯示中國 AI 硬體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
目前,輝達在中國的計畫仍不明朗,因為公司正等待雙方監管單位批准。
黃仁勳過去曾表示,下一款針對中國市場的解決方案將是基於「Blackwell」架構的晶片,可能是 B40。
然而,主要限制仍在於川普政府不允許高性能晶片流入「潛在敵對國家」,使輝達的選擇被迫縮小至僅能提供「Hopper」及以下世代產品,難以滿足中國 AI 業者需求。
分析指出,黃仁勳的最新發言代表,輝達短期內幾乎不可能恢復中國營收。雖然未來仍有重新進入的可能,但隨著中國 AI 生態日趨自給自足,輝達能否重拾市場,已成未知數。
就目前而言,黃仁勳的說法顯示,中國確實已不在公司的計畫範圍內。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