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終結進口依賴!中科院突破「人造太陽」核心材料,哈氏合金基帶實現噸級量產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中國在可控核融合關鍵材料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周二 (28 日) 宣布,其科研團隊成功自主研發並實現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核心材料-哈氏合金 (C276) 金屬基帶的噸級工業化製備,打破該材料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為「人造太陽」等清潔能源裝置國產化奠定重要基礎。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終結進口依賴!中科院突破「人造太陽」核心材料,哈氏合金基帶實現噸級量產(圖:Shutterstock)

可控核融合裝置被稱為「人造太陽」,核心是透過強磁場約束上億攝氏度等離子體,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是產生強烈磁場的關鍵,而哈氏合金正是此帶材的基礎材料。此前,這類材料長期依賴進口,限制相關技術研發進度。


中國科學院金屬所團隊此次突破兩大技術難關:一是透過純淨化製備技術實現高純淨度 C276 合金的噸級生產;二是將合金軋製成厚度僅 0.046 毫米、寬度 12 毫米、長度超 2000 米的帶材,表面粗糙度小於 20 奈米,光滑如鏡。材料在液態氮溫度下強度極高,指甲蓋大小面積可承受約 19 噸重量,經高溫處理後性能穩定。

目前,自主製備的 C276 已在企業完成驗證,成功產出國際水準的高溫超導帶材,並應用於中國國內科技專案。

事實上,近來中國可控核融合領域進展頻傳,先是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在等離子智慧控制領域突破,合肥科學島 BEST 專案 400 噸級杜瓦底座精準安裝,中國聚變能源有限公司公佈「中國環流四號」研發計劃,技術迭代加速。

伴隨產業升溫,A 股上市公司也加速佈局核融合產業鏈。弘訊科技聚焦校正線圈電源等子系統,聯動科研機構推進技術合作,廣大特材中標 BEST(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超導線圈盒加工項目,超導線圈鎧甲材料及低活化馬氏體鋼已批量化供應,蘭石重裝、杭氧股份分別瞄準裝置設備與氣體製冷全產業鏈。

深冷技術領域的中泰股份同樣有動作,該公司稱其深冷技術可應用於可控核融合的低溫部分,旗下氦製冷機已在南韓核融合研究院的實驗裝置中成功運行,同時也已向中國國內市場提供應用於氦液化裝置的氦製冷機。

國金證券分析指出,核融合商業化路徑漸明,全球投資加碼,產業有望在「十五五」期間進入資本開支加速期,零件賽道訂單釋放可期。這次哈氏合金基帶的自主突破,不僅補齊材料弱點,更標誌著中國在「人造太陽」核心環節邁出關鍵一步,為未來清潔能源規模化應用注入新動能。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