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昊:僅當“國師”不夠 還要當“民友”
鉅亨網新聞中心
智石經濟研究院副秘書長 羅天昊
近日,智石經濟研究院的副秘書長羅天昊接受和訊網專訪,對中國智庫格局、中國經濟改革的困難等問題進行了剖析。談到中國智庫建設時,他指出,我們現在很多改革家的缺陷,不是要民眾理解你,你沒有資格這樣做,而是你要去理解他們,然后找到他們利益點,與他們形成共振,發動他們,最後把自己與他們綁在一起,借助民眾的力量你才是戰無不勝的,這是我特別強調的一點,不僅要謀國,還要善於謀民。
羅天昊:我覺得智庫一個大的特點,也是現在智庫忽略的地方,現在很多人開玩笑甚至有的比較專業的群,研究經濟和社會的,改了名字,把群名字調侃性的改為什么“國師群”,這個當然是玩笑了,國師嘛,現在風起云涌的智庫,最大一個特點共性就是謀國。這也是一個好事情,為國家未來發展,出謀劃策。但是我覺得謀國還不夠,真正一個優秀的智庫,要立足於未來,立足於社會,不僅要謀國還要謀民,但是我們現在很多智庫在謀民這個方面有很大欠缺。甚至很多的改革家,不為民眾所理解,他很多想法實際上是社會有利的,但是因為他的立場問題,以及話語體系問題,不能為人所理解,為什么?要反思,還缺少一塊叫謀民。
前幾年有人提出來“十八億耕地紅不需要保”,這個說法值得商榷的,從學理上來說,這個也許沒有什么大問題,因為讓市場選擇嗎,但是你要看他那個時候提出來的時機,當時全國大規模的拆遷,出現了很多征地拆遷的矛盾,你在這個時候說十八億耕地紅線不需要保,很多被拆的那些弱勢群體他怎么會理解,他就理解為你就為利益集團說話,我的地隨便就可以征嗎?
那么存在一個問題就是謀民的問題,如果你站在民眾的這個立場,你切身處地的為他想一想,你可能就不會這樣說,可以會另外一個說法,農民的土地到底是用來做耕地還是用來造房子,使用權因為自己說了算,結果是一樣的,但是你看換了立場之后,你的話語體系就不一樣。我們現在很多的改革家,改革推不動,什么原因,很大原因就是你沒有整合民眾的利益,你當然可以說,我是自以為很超脫,我這個東西陣仗(音29:05)但是你知道謀國之外還要謀民,你不能說老百姓(603883,股吧)太愚昧了,怎么不理解我呢?不能這樣,不能有“精英主義思想”,沒有任何人有資格去要求人民去理解他,而應該倒過來,你應該是理解人民,理解民眾,要善於站在他的立場去理解他們,洞察他們的需求,引導他們的利益。
所以,雖然我們在過去的歷史有一些爭議,但是毛澤東在這方面他是一個大師,是值得我們很多人學習的,怎么樣去理解,尤其理解底層民眾的需求,洞察他們的需求,然后去滿足他們,引導他們,讓他們為我所用,讓我們朝著一致的目標捆綁在一起,形成一個強大不可阻擋的力量。改革家一定要學會發動民眾,理解民眾,與民眾聯盟,如果這個學不會,我覺得是白談,改革很容易被絞殺,只有善於理解民眾,滿足民眾,幫助民眾,善於發動萬民,捆綁萬民為我們的事業一起立下投名狀,結下血盟,才能成就真正宏大的事業。
這是我特別強調的一點,我們現在很多改革家的缺陷,不是要民眾理解你,你沒有資格這樣做,而是你要去理解他們,然后找到他們利益點,與他們形成共振,發動他們,最後把自己與他們綁在一起,借助民眾的力量你才是戰無不勝的,這是我特別強調的一點,不僅要謀國,還要善於謀民。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