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身體比年齡老!打造「不退化」生活法
銀時代
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養生」已不只是年長者的話題,更是每個人為未來生活預作準備的重要功課。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估報告,2030 年台灣 65 歲以上人口將突破五分之一,平均壽命更達 83 歲。長壽固然是福,但「怎麼活得健康、活得自在」才是關鍵。

許多人一提到養生,就想到補品、運動或是中醫調理,但真正的「高齡養生」不僅關乎身體保養,更是一種生活態度與心理調適。以下從四個方向,帶您重新認識屬於現代銀齡族的健康哲學。
一、身體:從「強壯」轉為「穩定」
隨著年齡增長,人體新陳代謝變慢、肌肉量下降,許多過去輕鬆完成的活動,如提重物、快走、甚至長時間站立,都可能變得吃力。這時的養生重點,不再是「練出力量」,而是「維持平衡」。
- 日常活動即運動:
根據 2020 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發佈的《關於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指引》(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 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 指出,每天進行 30 分鐘的中度運動,就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與失智風險。若無法長時間運動,也可將活動分段,例如早晨散步 10 分鐘、飯後伸展 10 分鐘、晚間做家事 10 分鐘,累積起來同樣有益。 - 強化肌力、保護關節:
- 睡眠與日照:
二、飲食:吃得簡單,也要吃得「對」
過去許多人以為年紀大就要「少吃」,其實這是迷思。高齡者若熱量攝取不足,反而容易造成免疫力下降與肌肉流失。
1. 均衡飲食三原則:
- 多樣化: 每餐至少包含三色蔬菜與一份優質蛋白質。
- 少加工: 減少高鹽、高糖、油炸食物。
- 足水分: 年長者口渴感降低,容易脫水,每天應攝取 1500 至 2000 毫升水分,可用湯品、果汁輔助。
2. 控糖與心血管保養:
隨著代謝變慢,糖尿病與高血壓風險升高。建議以全穀雜糧取代白飯白麵,並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燕麥、地瓜與豆類。
- 攝取「護腦營養素」:
- 脂肪酸、維生素 B 群、抗氧化食物(如莓果、堅果、綠茶)都有助維持腦部健康,減少失智風險。
三、心靈:學會放慢、重新連結
「活得久,不一定活得好。」身心健康的另一半,是心理平衡與社交連結。許多研究顯示,擁有穩定人際關係與積極生活目標的高齡者,壽命更長、慢性病發生率更低。
- 建立生活節奏:
- 社交與陪伴:
- 培養正向心態:
四、科技與智慧養生
隨著科技進步,養生也能更「聰明」。現在已有許多穿戴裝置可監測心率、睡眠、血氧等數據,幫助高齡者提早發現異常。此外,智慧藥盒、遠距醫療與線上健康課程,也讓居家健康管理更加便利。
然而,科技只是輔助工具,最重要的仍是「持續的自我關懷」。不論是每天記錄心情、飲食,或是定期健康檢查,都是與自己對話的過程。
小結:高齡養生三要訣
1. 穩定身體——動得對、睡得好、營養足。
2. 滋養心靈——維持社交、持續學習、樂觀生活。
3. 善用科技——定期監測健康,擁抱智慧新工具。
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學會「慢下來」,不追求永遠年輕,而是優雅變老。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