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基金

【路博邁投信】投資長觀點-COP30:將私人資本與AI納入對抗氣候變遷行動

路博邁投信

Sarah Peasey, 歐洲永續投資團隊主管

在對抗氣候變遷所需動員的 1.3 兆美元融資中,私人資本有望擔當關鍵的角色。若與氣候目標整合得宜,AI 也能夠為建立重要的氣候韌性發揮強大力量。


本週投資長觀點邀請到路博邁歐洲永續投資團隊主管 Sarah Peasey 擔任客座作家,探討在 COP30 聯合國氣候高峰會即將於巴西貝倫開幕之際,需要重點關注的領域和值得留意的發展。

象徵性 vs. 實務性

這次年度大會選址於巴西貝倫(Belém),讓政要在這個亞馬遜雨林門戶城市共同商討氣候變遷對策別具歷史意義;但聖保羅在飯店、場地、航空交通及舉辦大型金融論壇的能力方面更勝一籌,吸引了大量與會者,形成了公營部門的協商與私人投資者的聚會分隔兩地之局面。

潔淨能源的投資需求非常明確:要控制温度升幅於攝氏 1.5 度,每年需要約 4 兆美元的氣候融資,但資金有限,最大的不確定性是由誰來買單。隨著公營部門財政吃緊,而各地區的氣候融資能力不一,預示著未來的發展路徑將有更大比例的負擔轉向私人市場。我們認為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面對政策阻力(例如美國可能撤銷政策優惠等),但預期對於全球綠色資本支出的需求仍將遞增。

在這背景下,COP30 相關系列活動分地舉行 — 公營部門齊聚貝倫,而大批私人融資者在 3,000 公里外的聖保羅商討 — 便可能加深在協調上的挑戰。彌合融資缺口將需要更明確的管道、混合型融資結構和政策框架,從而大規模地吸引私人資本參與其中。

全球氣候適應目標

本次 COP30 的舉行,正值氣候影響快速加深且氣候適應成為首要關注之時 — 討論焦點已從提升雄心壯志,轉向各國、城市和社區如何抵禦極端氣候事件與壓力。

在此背景下,COP30 預期將完成《巴黎協定》中的「全球氣候適應目標」,制訂可共同推進且可衡量的指標和目標(例如建立全面覆蓋的早期預警系統和提升農業的氣候韌性等)。

對投資人來說,由於全球經濟體都需要適應由氣候變遷引發的較極端氣候事件,氣候適應將是一個價值數兆美元的機會。

最近牙買加和多個加勒比海國家遭受五級颶風梅麗莎襲擊,帶來了時速 175 英里的強風、近 13 英尺高的巨浪和災難性洪災,清楚揭示了小島國家的氣候脆弱性,也凸顯出對 COP30 加大氣候適應和損失與損害融資力道的訴求更為強烈之原因。重要的是,已開發國家並非獨善其身:根據彭博智庫的數據,美國在本世紀的經濟增長約有 36% 與災後重建或防備災害的支出有關 。

值得留意的發展:包含可衡量指標的「全球氣候適應目標」完成定案,並就釋放融資以及將實體氣候風險納入為投資、規劃和揭露主流內容的政策機制方面取得實質進展。

關鍵的期限與可信度考驗

2025 年是氣候政策的關鍵一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 195 個簽署國必須呈交能夠延續至 2035 年的更新版「國家自主貢獻」(NDC)報告。雖然只有少數國家能夠如期提交,但相信聯合國將加大壓力,敦促近 100 個國家呈交新目標。當中的重要轉變是中國首次提出 2035 年全經濟範圍的目標,承諾到 2035 年將溫室氣體淨排放量從高峰降低 7%~10% 。雖然此目標相較控制升溫在攝氏 1.5 度的路徑所需的 20-30% 減排量較為審慎,但這意味著中國已從過去以碳強度為基礎邁向較健全的絕對目標,踏出了具意義的一步。

重要的是,中國強調「努力爭取做得更好」的措辭很關鍵:中國往往制訂保守的目標,然後取得超目標的表現 — 在 2024 年提早六年實現了 1,200 吉瓦(GW)可再生能源的目標,並有望在 2025 年達到排放量峰值,也比其承諾的 2030 年提前了五年 。

就 COP30 而言,在中國演進的基礎上,各國制訂新 NDC 目標的浪潮,將為未來十年發展的可信度、實踐的雄心以及全球投資信號定調。

值得留意的發展:究竟 COP30 能否推動各國就延續至 2035 年提交更強而有力、具備融資條件的 NDC 目標,以及更清晰的產業目標、實施計劃與問責機制,這將是對其雄心和執行力的一項考驗。 

大規模地動員融資

氣候融資在 COP30 將再次成為焦點。在已開發國家於去年 COP29 承諾提供 3,000 億美元(遠少於 2030 年前每年所需的逾 1 兆美元)之後,談判代表設定了每年 1.3 兆美元的氣候融資動員目標,讓所有參與者共同努力,以回應開發中國家的實際投資需求。

巴西現正共同領導「巴庫至貝倫路徑圖」,旨在到 2035 年實現每年動員 1.3 兆美元氣候融資的目標,計畫推出新融資工具、運用多邊開發銀行的財力,以及積極與投資人互動。這凸顯了官方觀點認為,單靠公共資金難以達標,需要「重新設計」融資方式,從而吸引私人投資流向新興市場。

與此同時,主要新興市場債券持有人(包括代表客戶持有的路博邁)正推進引入與災害掛鈎的暫停支付條款,讓發債國家在遭受打擊(天災、疫情、衝突)後,最多能夠延遲支付利息一年,同時加強債權人保障和透明度,這是延續加勒比海國家的先例(例如格林納達在 2024 年觸發的颶風條款)。

綜合這些行動,便指向一個務實的 COP30 議程:在氣候和宏觀衝擊日益加劇的世界中,大規模地建構可融資、有韌性的資本流動,同時維護主權穩定。

值得留意的發展:預期將制訂較明確的路徑,透過混合融資與降低風險工具動員私人資本,建立健全的專案準備與執行架構,並透明衡量經修訂的 NDC 如何轉化為可投資的成果。 

與 AI 發展取得平衡

COP30 將人工智慧(AI)與氣候的交會置於會議議程之中:預期將呼籲加速數據中心附近的潔淨能源建設容量的核准速度、協調電網輸電建設,以及建立可信的「綠色運算」標準(可再生能源配對、不間斷的無碳能源和邊際碳排放的核算)。

AI 也正成為一種核心的氣候適應工具,為早期預警系統、野火偵測、洪水測繪和農作物預測提供支援,透過可衡量的地方指標直接與「全球氣候適應目標」相連。隨著 AI 對用電的需求與日俱增,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購電協議、容量支付,以及輸電的混合融資架構,可能為潔淨電力和電網引入私人資本,投資人將關注 NDC 和 COP 成果如何轉化為可融資的項目。

不過,規模挑戰不容忽視:據估計,數據中心現已使用全球 1-2% 的電力,預計到 2030 年,這一數字將比 2023 年增長約 165%  。即使訓練效率不斷提高,AI 推理應用擴大,也可能持續推高電力需求。在美國的重點地區,家庭電費已經飆升,而正在興建中的最大型數據中心之用電量預計將相當於超過 200 萬個家庭,加上美國還有 50 多個項目陸續上路,開發新的低碳發電將至關重要。

在美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次世代核電(包括小型模組化反應爐)正成為可靠、日夜不斷且零碳排的發電來源,能夠滿足 AI 和數據中心對電力的高需求,並可提升電網可靠度和脫碳進程。

COP30 將測試政府政策能否在擴大數位發展時整合氣候,在可負擔性、可靠性和脫碳之間取得平衡,並引導 AI 的能力至提升氣候韌性。

值得留意的發展:制訂具體行動將 AI 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與氣候目標整合,並承諾運用 AI 來加強氣候適應(建立早期預警系統、編製風險地圖),同時提升治理和透明度。

落實為重的 COP

當 COP30 正在開展,人們越來越質疑究竟舉行締約方會議是否仍能有效推動有意義的全球氣候行動。

此外,比爾蓋茨等知名人士也提出了更廣泛的論點,指出雖然氣候變遷問題嚴峻,但對於中低收入國家來說,當前更刻不容緩的優先工作是對治疾病、提升農業生產力和推動經濟發展。他主張將焦點轉向經濟發展以強化氣候適應和氣候韌性,並支持直接改善民生的減排和氣候適應方案。

在追求實現實質結果的氛圍下,這些論點預期將更受重視。

事實上,儘管經過多年的談判,氣候目標與實質承諾之間持續出現落差,反映高峰會的宣言與現實世界的進展脫節。政治動態的不斷變化(例如主要排放國退出協定或抗拒問責),進一步使建立協同行動的努力面對更多複雜性。

儘管 COP30 強調「實踐多於雄心」,展現將轉向落實行動的訊號,但也凸顯了更深層的挑戰:究竟國際氣候外交的演進速度是否夠快,以趕上氣候危機的迫切性?

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基金之績效,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本文所含資訊反映文件編製日觀點,其資料來自路博邁認為可靠之來源。路博邁並不對本文件內任何資料之正確性為任何陳述或保證,亦不保證這些資料所為之任何估計、預測或意見將會實現。本處所表達之意見,可能在文件發布後隨後續條件變化。本資料僅供參考,本公司並不針對個人狀況提供投資建議,投資人如欲進行投資,應自行判斷投資標的及其投資風險,並承擔投資損益結果,不應將本資料內容視為投資之唯一依據。本文提及之個股僅供說明之用,不代表任何金融商品之推薦或建議,亦不代表基金未來投資。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