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川普干預Fed恐釀經濟硬傷:短暫榮景後重演1970年代停滯性通膨噩夢

鉅亨網編譯余曉惠

美國總統川普周二 (18 日) 透露已有數意的聯準會 (Fed) 主席人選,卻不忘再度施壓,說他想讓現任主席鮑爾立即下台,卻被人從中阻撓。經濟學家認為,在 Fed 獨立性受威脅的情況下,短期可能帶來經濟成長和低失業率,但長期將造成高通膨、高失業率和低迷的經濟成長。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川普干預Fed恐釀經濟硬傷:短暫榮景後重演1970年代停滯性通膨噩夢 (圖:Shutterstock)

彭博報導,川普已把他想讓 Fed 聽命於己的企圖,變成幾乎天天上演的施壓行動,包括試圖開除 Fed 理事庫克 (Lisa Cook),並已讓白宮首席經濟顧問米蘭 (Stephen Miran) 加入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顯然不再滿足於僅對他口中的「慢半拍先生」聲聲催促。


對川普的支持者而言,這代表遲來的改革:Fed 已超過四年都無法實現通膨目標,存在嚴重的「集體思維」(groupthink) 問題,而且認為,Fed 在選舉前降息,是為了協助民主黨連任,而非保持經濟穩定。

對反對者而言,則是赤裸裸的政治接管,企圖在 FOMC 內部建立站在低利率這一派的超級多數,就像保守派掌控最高法院一樣。對川普來說,降息必須降足 3 個百分點才夠。

短多長空

彭博利用自家的美國經濟模型,探討政治掌控 Fed 後可能出現的兩種經濟情境。

在兩種情境中,短期效果都是:看似亮眼的經濟成長與低失業率。然而在那之後,通膨升溫、名目利率走高與經濟成長轉弱等痛苦現實,都會一一浮現。

在較極端的情況下,共和黨甚至可能在 2028 年大選前夕,面臨經濟停滯與高通膨的「停滯性通膨式」(stagflationary) 衰退。

不是狗哨政治,而是真實風險

若只是把川普的攻擊當成象徵性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 動員號角,可能太過輕忽。事實上,如果他真的成功,後果將更嚴重而真實。

原因很簡單:當貨幣政策由政治人物決定,他們就有誘因在選舉前替經濟「灌水」。

在這種情況下,包括 2026 年期中選舉在內的重要選舉,政治人物可能會選擇:享受短期內更高的就業與更快的經濟成長,把通膨飆升與隨之而來的痛苦調整,留給未來。

1970 年代的前車之鑑

1970 年代,治理能力受質疑的總統尼克森,要求時任 Fed 主席的勃恩斯 (Arthur Burns) 在 1972 年選舉前保持低利率。勃恩斯配合了,尼克森也勝選了,然而通膨持續攀升,加上阿拉伯國家石油禁運的推波助瀾,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增幅在 1980 年逼近 15%。

最後只能靠後來上任 Fed 主席的伏克爾,祭出大幅升息的「伏克爾震撼」(Volcker shock),以及兩波深度的經濟衰退,才成功壓制通膨。

走向更「友善」的理事會?

如今,川普正試圖以自己任命的人選重塑 Fed 理事會。盟友表示,這是引入必要的多元意見,但經濟學界普遍視之為對 Fed 獨立性的巨大威脅。

川普以房貸詐欺為由企圖開除庫克的訴訟,已被最高法院暫停。庫克在明年 1 月的聽證會舉行之前都可繼續任職,而她本人否認這項指控。

獲川普任命火速上任 Fed 理事的米蘭,從 9 月決策會議開始加入決策討論,據信這是自 1936 年以來,首次有白宮經濟顧問參與此類決策。

若庫克遭替換,加上米蘭進入理事會,以及現任兩位理事華勒 (Christopher Waller) 和鮑曼 (Michelle Bowman),川普將擁有四名由他任命的 Fed 理事,這已經足夠左右理事會手握對全美 12 家聯準銀行總裁的最後任命權——該投票必須在 2026 年 3 月 1 日之前完成。

兩種情境分析

Fed 的雙重使命分別是充分就業,以及物價穩定,而根據把對 Fed 獨立性受威脅的情況,分成兩種情境。

情境一:Fed 立場偏鴿派,但非極端政治化

假設 Fed 重視低失業率更甚過讓通膨回到目標水準,可能結果會是:
1. 比基準情境多降息兩次
2. 通膨預期開始鬆動
3. 物價漲幅逐漸靠向 3%

情境二:激烈的政治接管

在此情境下,Fed 將把利率直接降到川普希望的 1%,而且不管通膨數據如何,都維持不變。

這個情況下,可能結果會是:
1. 通膨預期大幅上升
2. 經濟短暫繁榮
3. 但通膨突破 4%
4. 市場開始針對 Fed 失去獨立性,借貸成本竄升
5.5 年期借貸成本跳升 3 個百分點(接近 1970 年代的水準)

2026 年看似繁榮的景象,可能在 2027 年快速瓦解成停滯性通膨,正好落在下一次總統大選前夕。

還有一個未納入模型,但也很重要的情境:美元準備貨幣地位可能受威脅,因外國投資人擔心美元價值被通膨侵蝕。

因此彭博指出,削弱 Fed 獨立性,可能換來短期成長,但就業、通膨、生產的長期代價將極其沈重,換來得不償失的結果。

(本文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