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來首見!美銀基金經理調查:企業投資過熱首次成為共識 AI泡沫是頭號風險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根據美國銀行 (BAC-US) 最新調查,全球基金經理人對 AI 投資熱潮的擔憂正急劇升溫,20% 的受訪基金經理人認為企業當前投資支出過高,這是 2005 年有數據記錄以來,該觀點首次成為多數共識。

逾半基金經理人更直言,AI 股已處於泡沫狀態,更有 45% 將視為市場及全球經濟的「最大尾部風險」,遠超過通膨等傳統威脅,這一現象標誌著市場情緒的顯著轉向。
《金融時報》報導,全球基金經理人擔憂核心是 AI 資本支出的可持續性。今年以來,AI 基礎設施投資激增成為美股上漲主要動力,輝達上月更成為全球首家市值破 5 兆美元的科技公司。
但隨著相關支出規模持續膨脹,市場對其融資壓力與回報前景的疑慮加深,導致美股科技股近期集體回檔。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周二 (18 日) 收低 1.21%,11 月迄今累計跌幅超過 5%。
資金層面,美國企業為 AI 專案融資的債券發行量已突破 2000 億美元,但普信集團 (T Rowe Price) 固定收益專家 Anton Dombrovskiy 示警,公開與私人信貸市場的快速擴張已引發過剩擔憂。
巴克萊銀行進一步估算,若超大規模科技企業與中小企業持續加碼 AI 投資,到 2029 年相關支出恐占美國 GDP 的 10% 以上,恐對其他領域資源形成擠壓。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擔憂蔓延,投資者綜合情緒指標 (涵蓋現金水準、股票配置與經濟預期) 卻攀升至今年 2 月以來新高,這可能跟川普關稅政策落地後的市場消化有關。
不過,美銀數據顯示,基金經理人平均現金配置比例已下降至 3.7%,處於歷史低點。
歷史經驗顯示,這一水準往往預示著未來 1-3 個月股市可能承壓,美債則有望走強。
從「AI 驅動漲勢」到「泡沫風險預警」,市場對科技投資的態度正經歷微妙轉折。當 AI 股的高估值遇上支出永續性質疑,一場關於「創新紅利」與「估值泡沫」的博弈,恐將主導後市走向。
- 11/12吳嘉隆、盧燕俐聯手解析投資新局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警訊滿天飛的股市 投資人看到了嗎?
- 〈港股盤後〉市場憂AI高估值與降息不確定性 科技股繼續領跌 恒指連四黑
- 蘋果科技股震盪中逆勢突圍!股價抗跌勝同業、AI花費最少反成最大優勢
- 輝達財報前夕 投資人緊張、華爾街力挺 看好股價再衝高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