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讓電力市場買家、賣家界線變模糊!Meta欲進軍電力交易以加速電廠開發
鉅亨網編譯王貞懿
據《彭博》周五 (21 日) 報導,Meta(META-US) 計畫跨足電力交易,希望加快新電廠興建速度,滿足 AI 發展的龐大用電需求。該公司全球能源主管表示,一旦取得交易資格,Meta 就能簽更多長約幫電廠取得資金,用不完的電還能轉賣避險。

Meta 全球能源主管 Urvi Parekh 說,公司發現願意及早簽長約的買家太少,電廠開發商拿不到錢就蓋不了新電廠。透過進軍電力交易市場,Meta 能更靈活地簽長約。
「電廠開發商想看到用電大戶真的願意掏錢。」Parekh 說,如果 Meta 不更積極表態要擴大電力供應,進展就會很慢。
科技巨頭都在搶電
搶電已經成為科技公司的頭號難題。Meta、微軟 (MSFT-US) 和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GOOGL-US) 都在拚命開發 AI,但 AI 超級耗電。Meta 在路易斯安那州蓋的資料中心園區,就逼得當地電力公司 Entergy(ETR-US) 得蓋至少三座新的燃氣電廠。
問題是電力公司沒錢蓋新電廠,一定要有大客戶先簽長約保證買電才敢動工。對 Meta 來說,做電力交易就能簽約又能避險。比如 Meta 可以用「照付不議」合約跟新電廠買一大堆電,萬一自己資料中心用不完,還能把多的電賣到市場上。
能源顧問公司 Wood Mackenzie 的 Ben Hertz-Shargel 說,Meta 開始交易電力,顯示用電需求暴增正在改變整個美國能源市場。
「市場的買方和賣方界線正在崩解,最大的玩家兩邊都在玩。」他強調,要讓供應跟上需求,就需要最大的買家主動幫忙蓋電廠。
未來 10 年用電量翻 4 倍
就算有人擔心 AI 泡沫,但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預估,AI 資料中心的用電量未來 10 年還是會長到 4 倍。這波用電潮已經在推高電費,最近幾個月電價漲得比整體物價還快,變成政治問題。多蓋點電廠或許能壓住電價。
避險交易不稀奇 但有風險
其實大企業做避險交易不是新鮮事。食品廠會避險咖啡和可可的成本,航空公司交易燃料,製造商交易金屬。
電力建模公司 Habitat Energy 美國總經理 Mike Kirschner 說:「科技公司這樣做很合理。他們生產要用的原料就是電,就像可口可樂 (KO-US) 要用糖一樣。」
但避險也會出事。福特汽車 (F-US) 在 2000 年代初鈀金漲翻天時鎖成本,結果市場崩盤,賠了 10 億美元。電力市場波動更大,還容易被操縱,科技公司也會碰到類似風險。
微軟蘋果也在搶執照
風險並未阻止企業行動。Meta 和微軟都在申請聯邦政府的電力交易許可。一旦取得交易資格,不但能賣掉用不完的電,還能拆小長約來賣,甚至拿到更好的綠能補貼。
微軟說,公司跟開發商簽了綠能長約,需要電力交易執照,因為「有些地區我們可能要賣掉多出來的電」。
蘋果 (AAPL-US) 說,已取得交易執照是為了把綠能送到自家設施。
Parekh 說,Meta 預計先找外部夥伴學做電力交易,之後才獨立進場。Meta 鎖定的是 PJM(管從大西洋中部到中西部 13 州的電網) 和 MISO(美國中部電網),這些是 Meta 想加快蓋電廠的市場。不過,Meta 拒絕透露交易業務的時間表或預期架構的更多細節。
祖克柏今年一再說,他覺得 Meta 在 AI 上花太少比花太多風險更大。要實現這個願景,Meta 當然需要海量的電。
「我們都認為,根本上需要重建蓋新電廠的能力,而且要加快速度,」Parekh 說。
(本文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 全球陷入搶銅大戰 為何各國開始「囤銅」?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AI耗電激增 Meta進軍電力交易市場尋求解方
- 〈台股盤後〉「積」情破滅 跌991點創第六大跌點 殺破季線
- 【台股操盤人筆記】把握台股佈局好時機
- 從生成圖片到幫你買禮物!谷歌Pichai:AI下一年將開始做事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