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美股回調背後:科技巨頭大舉發債近900億美元、市場擔憂供給過剩

鉅亨網編譯莊閔棻

大型科技公司正加速建設支援人工智慧(AI)的數據中心,並積極透過債務市場籌措資金。對過去主要依靠現金流進行投資的矽谷企業而言,這是一個顯著轉變,也引發市場是否能消化如此龐大供應的疑慮,並加劇對 AI 相關支出增長的關注。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美股回調背後:科技巨頭大舉發債近900億美元、市場擔憂供給過剩。(圖:Shutterstock)

根據《路透》統計,自今年 9 月以來,四大主要雲端運算與 AI 平台公司(超大規模企業)的公共發債總額已接近 900 億美元。


其中,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GOOGL-US) 發行 250 億美元、Meta(META-US) 發行 300 億美元、甲骨文 (ORCL-US) 發行 180 億美元,近期亞馬遜 (AMZN-US) 則發行 150 億美元。在五大巨頭中,僅微軟 (MSFT-US) 近期未參與債券市場。

雖然大部分大型企業的杠杆率仍低,但投資者的不安逐漸升高。快速增長的公共債務用於 AI 投資,可能對美國公司債市場造成壓力,並削弱科技公司股票吸引力。

儘管部分投資者認為,短期內杠杆率仍低,對股票估值影響有限,但公共債務突然增加,引發市場能否吸收龐大供應的疑慮,也加深了對 AI 資本支出擴張的關注。

上述市場擔憂也對美股造成衝擊,導致自 11 月初以來出現大幅回調。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下跌超過 6%,標普 500 指數道瓊工業指數分別下挫 3.47% 與 2.77%。

此外,美國科技七巨頭指數下跌 5.73%,費城半導體指數更大幅下挫逾 11%。

個股方面,光是 11 月 14 日單週,超微半導體 (AMD-US) 的跌幅就超過 17%,美光科技 (MU-US) 跌近 16%,微軟跌超 7%,高通 (QCOM-US) 跌超 6%,亞馬遜、輝達 (NVDA-US) 跌近 6%。

威靈頓管理公司投資組合經理表示:「所有這些超大規模企業都在發債,市場意識到,為 AI 提供資金的來源不再是私人信貸或自由現金流,而是公共債券市場。資金幾乎需要從股市流向債市。」

美國銀行證券分析師指出,若計入 Meta 在 10 月與 Blue Owl Capital 達成的 270 億美元融資協議(用於其最大數據中心項目),超大規模企業今年的債務發行量已躍升至逾 1200 億美元,高於過去五年的平均 280 億美元。

債務融資激增引市場關注

與此同時,許多科技公司近幾個月也開始透過發債籌資大型建設項目,而非動用現金儲備。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今年美國企業已發行逾 2000 億美元公司債券,用於資助 AI 基礎設施建設。

分析師警告,這可能導致債券市場供應過剩,並增加信貸投資風險。

摩根大通預測,這波發債熱潮將推動明年美國公司債券發行量達 1.8 兆美元歷史新高。

高盛估計,今年大型科技公司發行的債券已占美國公司債淨供應量四分之一以上。

近幾週,由於投資者預期未來數千億美元債券將流入市場,AI 相關債券發行已對市場價格造成壓力。

此外,科技公司債務增加也引發新的市場疑慮。儘管 AI 高回報承諾推升投資者熱情,但市場仍對技術能否產生足夠利潤支撐龐大資本支出保持謹慎態度。

富蘭克林鄧普頓研究所全球投資策略師指出:「過去幾週,圍繞 AI 支出出現疑慮,其中包括公司透過債務融資籌資的能力。」

Sage Advisory 預測,AI 資本支出將在 2027 年增至 6000 億美元,高於 2024 年的約 2000 億美元及 2025 年的近 4000 億美元,而淨債務發行量預計在 2026 年達 1000 億美元。

科技公司債務與資本支出策略

在超大規模企業加大借貸的同時,其主要算力供應商輝達將長期債務從今年 1 月的 85 億美元降至第三季度末的 75 億美元。

標普全球信用評級上月將輝達展望由「穩定」上調至「正面」,理由是收入增長與強勁現金流。

亞馬遜發言人表示,近期債券發行收益將用於業務投資、未來資本支出及償還即將到期的債務,強調此類融資屬常規規劃。Alphabet 與 Meta 未立即回應置評,微軟與甲骨文則拒絕評論。

報導指出,近期科技公司發債需求強勁,但投資者要求新發行具有一定溢價以吸收部分新債券。

Janus Henderson 表示,Alphabet 與 Meta 最近發債支付成本較現有債務高出約 10 至 15 個基點。

美國投資級信用利差雖歷史仍低,但近幾週略有上升,部分反映市場對新一輪債券供應可能衝擊市場的擔憂。

債務僅占 AI 支出小部分

不過,轉向債務融資仍僅占大型科技公司 AI 總支出的少部分。瑞銀估計,計劃資本支出的約 80% 至 90% 仍來自現金流。

Sage Advisory 指出,頂級超大規模企業預計將從以現金為主轉向適度借款,杠杆率仍低於 1 倍,代表總債務仍低於收益水準。

高盛分析師表示:「與現金流或資產負債表能力相比,供應瓶頸或投資者意願更可能限制近期資本支出。」

他們指出,若不計甲骨文,超大規模企業最多仍可吸收 7000 億美元額外債務,同時仍被視為安全,杠杆率低於典型 A + 評級公司。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