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因Google競爭疑慮下跌 分析師:投資人畫錯重點
鉅亨網編譯陳又嘉
據《MarketWatch》報導,Alphabet(GOOGL-US) 已經超越微軟 (Microsoft)(MSFT-US),成為全球市值第三大的上市公司,並正快速逼近蘋果 (AAPL-US)。再來,下一個追趕對象就是輝達 (Nvidia)(NVDA-US)。

這樣的動態有兩面向:Alphabet 股價因市場對其人工智慧 (AI) 進展的熱情而不斷推升。反之,輝達股價則自 11 月 3 日創下約 5 兆美元市值高點後大幅回落,周二 (25 日) 跌幅超過 2%。
部分拖累輝達股價的原因,是市場擔心 Alphabet 在 AI 領域的進展將搶走輝達的資料中心晶片商機,而這點在周一《The Information》報導後更加明顯。該報導指出,Meta(META-US) 正考慮在其資料中心導入 Google 的 TPU。
Melius 分析師 Ben Reitzes 在周一報告中指出,Alphabet 透過 TPU 及更新後的 Gemini AI 模型所展現的「AI 逆轉勝」,讓部分投資人「害怕 Alphabet 將贏得 AI 大戰」。
然而,Bernstein 分析師 Stacy Rasgon 認為,投資人過度集中在「輝達 GPU 是否會輸給 Alphabet TPU」這種二選一的問題上。TPU 是由博通 (Broadcom)(AVGO-US) 協助開發、針對特定任務打造的 ASIC(特殊應用積體電路)。
他表示,Google TPU 是目前唯一真正成功、且達到規模量產的 ASIC 計畫。但從整體 AI 產業來看,目前最核心議題是「運算能力極度短缺」。
Rasgon 指出,如果 Meta 真的採用 Google TPU,這反而更像是在尋找額外運算資源。Meta 已表示,2026 年的資本支出將比 2025 年「顯著增加」,以支持其 AI 計畫。
他也點出,其他 AI 公司如 OpenAI 也採取類似「多元供應」策略,向 AMD、博通等廠商購買晶片──而這絲毫沒有減緩輝達的成長。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上個月曾透露,公司對 Blackwell 與 Rubin 兩大 AI 平台到 2026 年已有 5,000 億美元的營收可視度,其中部分訂單已出貨。
因此,Rasgon 認為市場提出「ASIC vs GPU 誰會勝出」的問題,基本上是「問錯問題」。
他寫道,「真正的問題應該是:眼前的 AI 機會是否依然龐大?」AI 硬體市場顯然尚未達到「成熟、飽和」階段,真正重要的是市場規模,而非市場占有率。
「如果 AI 市場夠大,GPU 和 ASIC 都應能繁榮。若不夠大,兩者都會陷入困境。」
輝達在 X 平台上發表聲明表示,公司「為 Google 的成功感到高興」,並將持續供應其晶片給該科技巨頭。
不過,輝達也強調自己「比業界領先一個世代」,且擁有「唯一能在所有運算環境,執行所有 AI 模型的平台」。公司補充,輝達提供的性能、彈性與可替換性,均優於只針對特定框架或功能打造的 ASIC。
瑞穗證券分析師 Jordan Klein 在周二報告中承認,市場近期瀰漫著「AI 贏家通吃」的情緒,而這種氛圍部分來自 Google Gemini 3 的正面回響。
但他寫道,「AI 軍備競賽不會在這個月分出勝負。」他認為這更像是一場「馬拉松,會不斷出現領先者更迭」。
「最大型、握有尖端模型的企業會持續投入、持續支出,以在競爭中拿到優勢。」這意味著更多投資、更多招募,以及更大規模的電力 / 運算 / 記憶體 / 高速連接設備的建置。
他補充道,目前 AI 交易看來「並不是你死我活的贏家通吃局面」。
- 想參與美股動能?懶人也會的被動投資術!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Meta要換隊?Google晶片有望上位 輝達股價立刻跌給你看
- Gemini 3驚豔亮相重啟AI龍頭之爭 輝達面臨客製化晶片挑戰
- 輝達反駁「大賣空」貝瑞詐欺指控 分析師這樣看
- 輝達回應Google TPU外部採用激增:我們依然領先整個產業一個世代!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