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關鍵時刻的中美通話:川普印太戰略如何挑戰傳統歐洲優先政策

鉅亨網新聞中心

分析人士指出,近期美國在俄烏和平計畫、美日領導人會談及中美元首通話中的一系列外交行動,暗示其背後存在明顯的地緣政治主線:美國外交究竟將重心放在傳統歐洲盟友的大西洋主義,還是印太地區的太平洋主義,仍是未來國際局勢變化的關鍵。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關鍵時刻的中美通話:川普印太戰略如何挑戰傳統歐洲優先政策。(圖:REUTERS/TPG)

美國近期推出針對俄烏問題的「28 點和平計畫」,隨後歐洲對該計畫進行微調,並主動邀請俄羅斯重返 G8。與此同時,美日領導人在會談後,日本在涉台與涉軍問題上多次挑釁中國。


在這一關鍵時刻,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 11 月 24 日通電話,雙方強調開啟中美合作新空間,並談及台灣問題與烏克蘭危機。

此後媒體報導,美國單方面要求於週二(25 日)進行美日領導人通話,顯示國際局勢正在出現新的變數。

對此,美國地緣政治學者 Francis P. Sempa 撰文分析指出,美國正處於大西洋主義與太平洋主義的搖擺線上。

川普迫切希望結束俄烏衝突,是太平洋主義的堅定支持者;然而,大西洋主義勢力在美國外交系統內根深蒂固,加上歐洲努力拉攏美國重構大西洋聯盟,使川普的印太轉型戰略面臨重重阻力。

美國大西洋主義的歷史延續

Sempa 表示,美國自建國以來,大西洋主義者一直主導外交與國防政策。早期美國戰爭、貿易與外交關注歐洲,即便 19 世紀後半葉開始關注亞洲與太平洋,歐洲仍是核心。

20 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以及冷戰初期的外交布局,都反映出「歐洲優先」的策略思維。

冷戰後,大西洋主義者仍將北約定位為永久聯盟,將戰略資源投入歐洲事務,即便中國崛起為全球重要經濟與軍事強國,印太戰略轉向也受到制約。

Sempa 指出,這種過度關注歐洲的政策,不僅刺激俄羅斯向中國靠攏,也阻礙了美國印太戰略的實質落地。

美國太平洋主義者的戰略呼籲

與此同時,太平洋主義者則主張,美國應優先關注印太地區,應對中國崛起與地緣戰略挑戰。

這一策略將以海軍、空軍與太空力量為核心,促成和加強這一地區的盟國體係以遏制中國。

這代表,日本是比英國更重要的盟友,印度是比德國和法國更重要的盟友,澳洲、菲律賓、韓國、越南比北約盟友更重要,因為聯盟關係應根據美國核心國家安全利益而定,而非永久綁定。

然而,大西洋主義者無疑會對這一政策轉變提出抗議,他們可能援引慕尼黑協定的歷史教訓,持續妖魔化俄羅斯,並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塑造成當代丘吉爾。

他指出:「盟友並不一定是永久的,只有在符合美國國家利益時才應繼續存續。這才是『美國優先』的真正意義。」

然而,Sempa 認為,川普及其國防幕僚似乎已認識到,歐洲與中東的重要性已大不如前,中國與印太地區才應成為美國國防戰略的核心。

他指出,真正的印太轉向,代表將美國有限的資源集中於該地區,並且盟友關係並非永續,只有在符合美國國家安全利益時才應繼續維持,這才是「美國優先」的真實意涵。

分析指出,未來美國外交政策的走向將直接影響全球地緣政治格局。若大西洋主義繼續主導,資源與注意力仍將集中於歐洲,印太戰略轉向將有限;若太平洋主義得以主導,美國將徹底重構戰略重心,優先布局印太地區,應對中國崛起與區域安全挑戰。

這場拉鋸不僅影響美國自身,也將決定國際秩序的未來方向。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