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中國新能源汽車正進入下行週期:比亞迪、特斯拉、理想銷量下滑

鉅亨網新聞中心

近期,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明顯分化趨勢。雖然 10 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 171.5 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 20%,但整體增速放緩,引發市場對行業是否進入下行周期的關注。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中國新能源汽車正進入下行週期:比亞迪、特斯拉、理想銷量下滑。(圖:Shutterstock)

10 月份,比亞迪 (002594-CN) 汽車銷售 29.6 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31.4%,已連續三個月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市場佔有率降至 23.1%,較 9 月份下降 3.6 個百分點。


特斯拉 (TSLA-US) 中國銷售僅 2.6 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35.76%,與前期相比下降 63.64%,創 2022 年 11 月以來新低。

理想汽車 (02015-HK) 銷售 3.1 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38.24%,已連續五個月下跌;廣匯 (600297-CN) 埃安銷量 2.81 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26.09%,連續六個月下降。

一汽大眾與上汽大眾分別下跌 3.9% 和 22.9%,廣汽豐田與一汽豐田則分別下跌 9.2% 和 6%。

然而,部分車企仍保持增長勢頭。吉利汽車 (00175-HK) 10 月份銷售 26.5 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 36.8%,呈現追趕比亞迪之勢;長安汽車 (000625-CN) 、零跑汽車 (09863-HK) 、小米 (01810-HK) 汽車、賽力斯 (601127-CN) 、長城汽車 (02333-HK) 月銷量均超過 4 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均超過 30%。

這一分化現象顯示,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經歷格局調整,但更可能是整體市場步入下行周期。

從股票市場表現來看,比亞迪、理想、小米、吉利等多家車企的股票在今年 7 至 8 月份已出現拐點,儘管 A 股與港股整體行情火熱,這些車企股價仍持續下跌,大幅跑輸上證指數和恒生指數。

事實上,比亞迪產量自今年 7 月開始明顯減速,結束此前 16 個月的持續增長,之後連續四個月下降。

銷售端的下降滯後兩個月,產能峰值與股價高點時間相近,顯示產能走勢對資本市場信心與股價有重要影響。

新能源汽車在大火五年後進入下行週期的原因

新能源汽車在大火五年後將進入下行週期,有兩大原因,包括市場增速放緩,新能源車承壓與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接近天花板。

市場增速放緩,新能源車承壓

乘聯會數據顯示,10 月份中國汽車銷售總量 227 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微降 0.4%。雖然新能源車銷量仍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 7%,但整體需求放緩,增速明顯下降。

受價格下跌與國家補貼退出影響,10 月份汽車社會零售額為 4255 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6.6%。

同時,產能過剩和需求不足導致汽車價格持續下行。10 月份汽車製造業出廠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 2.3%,交通工具價格下跌 1.9%,新能源車均價降至 15.6 萬元 / 輛,比 2024 年和 2023 年同期分別低 1.5 萬元與 2.8 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短期現象,而是長周期與結構性問題疊加。中國汽車市場早在 2017 年達到歷史峰值,之後持續下滑,直到 2023 年在政策和資源推動下才突破先前峰值,但 2018 至 2025 年的均值仍未超過 2017 年水準。

從大類消費看,中國房、車、家具、家電等消費早在 2017-2018 年已達高峰,隨後進入後工業化、後城市化階段,整體消費增速下降。三年疫情與五年新能源車熱潮進一步掩蓋了市場周期的轉換。

隨著汽車市場進入縮量時代,新能源車能否進一步提高滲透率,搶占燃油車市場佔有率,將成為行業關注焦點。

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接近天花板

今年 10 月份,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達 51%,部分機構預測 2030 年可達 75%,但實際達成難度大,預計不會超過 60%。

其中的原因在於,目前新能源車與燃油車年銷量均超過 1500 萬台,若滲透率升至 75%,燃油車銷量將跌破 800 萬台,可能衝擊整條燃油車產業鏈,引發債務風險,政策也需平衡各方利益。

此外,汽車產業鏈資金緊張,今年前 14 家大型經銷商均出現虧損,部分 4S 店甚至出現資金鏈斷裂與員工欠薪的情況。

新能源車過去依靠叫車市場快速擴張,但隨著叫車市場逐漸飽和,增量有限。9 月份網約車訂單 7.58 億單,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23.4%,駕駛員活躍度下降,使部分依賴網約車的車企如比亞迪、廣汽埃安受影響明顯。

此外,與燃油車相比,新能源車的成本與使用優勢逐漸縮小。燃油車限購放鬆與油價下降,新能源車補貼退坡、充電費與保險費上升,加上保值率低,使其在經濟型市場的優勢減弱,中高階市場競爭力仍有限。

過去五年,一批新能源車企已破產或消失,幸存車企多數仍處於盈利不穩或虧損狀態。產能利用率低、庫存高,但為了回收前期大量固定投資,頭部車企仍持續擴張產能,通過價格戰爭奪市場。一般認為,年產銷低於 50 萬輛的車企將面臨整合或淘汰風險。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