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巴威暴力關停外資鑽石礦企 投資風險疑慮增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3-07 14:57
世界第8大鑽石產地辛巴威,近年來吸引了多國投資者在這個南部非洲國家投資採礦。不過,辛巴威政府近日強制關停境內主要鑽石礦企,要求這些企業合併後以政府為「大股東」,波及來自南非、中國、俄羅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外國投資者總計數億美元的投資。儘管辛巴威政府以「減少非法鑽石交易」、「增加政府財政收入」等為由,此一舉措具體操作時的「簡單粗暴」仍引發投資者對辛巴威投資風險的疑慮。
中新網援引新華網報導,辛巴威的主要鑽石產地位於東部臨近莫三比克邊界的馬蘭吉地區。這一地區儘管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但2006年發現儲量龐大的鑽石礦,在國際上名聲大噪。2010年以來,陸續有9家企業獲得政府特許開採證,在馬蘭吉和附近的奇馬尼馬尼地區開採鑽石。
2月22日,辛巴威礦業部長沃爾特·奇達誇在首都哈拉雷一場記者會上宣佈,在馬蘭吉和奇馬尼馬尼的鑽石礦企均未能與政府續簽開採證書,政府要求這些企業在90天內清理資產並從礦區撤出。
按照奇達誇的說法,政府早在2015年上半年就告知鑽石礦企,政府有意將所有鑽石礦企合併為一,由政府持50%股份,其他投資者分配剩下50%股份。此舉旨在減少非法渠道鑽石交易,增加政府稅收,並引導外國投資者勘探並採掘深層鑽石礦。
奇達誇說,遺憾的是,多個月來沒有一家鑽石礦企響應政府號召,導致政府決定不再與企業談判,而是直接採取行動。
知情人士介紹,奇達誇召開新聞發佈會的同時,在400公里外的馬蘭吉,一批荷槍實彈的武裝警察開進礦區,解除鑽石礦企雇傭的安保隊伍,命令數百名礦區當地工人「回家待命」,要求任何人和物資進出礦區必須由礦業部批准。這一行動不僅直接「逼停」企業生產,還造成上至礦企管理層、下至礦工群體的混亂。
辛巴威官方媒體《先驅報》報導稱,由於人員龐大的鑽石礦企安保隊伍遭解散,加上監控攝像信號被掐斷,武裝警察進駐當晚發生了當地村民趁亂進礦區盜搶案件。儘管各企業的鑽石都已封存,但村民還是盜走了企業的一些設備和耗材。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上述關停鑽石礦企的舉動就時間安排而言「頗有講究」。礦業部長奇達誇宣佈關停礦企的日子,正是辛巴威總統穆加貝92歲生日後的第一個工作日。作為辛巴威獨立後的第一代領導人,穆加貝難忘殖民時期的屈辱,對外商在辛巴威資源採掘業的投資向來有幾分戒心。礦業部長在穆加貝生日之際宣佈關停鑽石礦企,被視為向這名辛巴威傳奇人物「獻禮」。
穆加貝本人也在3月3日例行生日專訪中,通過官方電視台給出關停鑽石礦企的理由。他說,自馬蘭吉鑽石礦開採以來,鑽石礦企據估計賺取了150億美元,但辛巴威政府的相關收益不足20億美元,這讓人有一種辛巴威資源「遭掠奪」的感覺。
穆加貝說,在鑽石開採領域,我們不再相信私營企業,必須由政府的企業來主導開採活動,而且這些企業一直在做淺表層鑽石開採,沒有在勘探採掘深層鑽石礦方面投資。
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辛巴威當前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鑽石礦業產量和稅收貢獻逐年下降,因而成為替罪羊。此外,執政黨內部各派系就穆加貝接任者人選鬥爭進入白熱化,風頭正勁的一派想借打壓與另一派關係緊密的鑽石礦企,達到「封住對手錢袋子」的目的。
鑽石採掘業投資龐大。此次關停風波中受影響的鑽石礦企,大多是由外商出資金、技術和人員才得以運轉的合資企業。
根據辛巴威法律規定,打算從事採掘業的外國企業,必須與本地企業合資,由本地企業佔過半股份,才能獲得合法經營資格。但在實際操作中,絕大多數鑽石礦企的管理權和決策權依舊掌握在外方投資者手中。
看到多年的投資可能就此付諸東流,已有幾家企業拿起法律武器,通過法庭訴訟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其中一家鑽石礦企DMC負責人拉姆茲‧馬力克表示,辛巴威政府強制關停企業明顯違法。在續簽特許開採權方面,政府作為證書籤發方遲遲不作為,是導致所有鑽石礦企無法成功續簽的原因,而鑽石礦企不應為政府的不作為埋單。
馬力克說,政府強行合併9家企業的做法讓人無法接受。一旦合併,原本盈利的企業將背上虧損企業的債務,外商原本擁有的管理權和決策權也因股權稀釋而丟失。這使投資吸引力大打折扣。
辛巴威高等法院本週就其中一家企業的訴訟作出裁定,支援這家企業的請求,命令警察撤離礦區,給鑽石礦企足夠的時間清理資產。不過,辛巴威政府隨後進行申訴,雙方展開拉鋸戰,而警察依舊按兵不動。
當地一些分析人士預計,強行收回鑽石礦的舉動可能導致投資減少,反而不利辛巴威政府增加收入。
辛巴威勞動和經濟發展研究院經濟學家普羅斯珀‧奇塔巴拉表示,這一舉動將帶給投資者疑慮,讓他們不安……不能就這樣決定「我們要接管」。這降低了辛巴威作為一個投資目的地的吸引力。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