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文國慶:市場的最大希望在新技術領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3-12 09:31


上周說到“市場總是錯的”,其基本涵義是:從長期看,市場的價值中樞是一條清晰而極有規律的運行曲線,但股票市場的實際走勢與這條線差距甚遠,投資者是通過不斷犯錯,反復糾錯才逐漸靠近這條價值線的。

賺錢要懂生活的邏輯


此前說過,長期看,上證指數中樞震盪上行,每年漲幅100點左右。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呢?就是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很多讀者以為我國經濟增速超過其他國家,股市就理應全球最牛,這是不懂生活的邏輯。中國股市是個為產業服務的市場,基本功能是融資,保證實體經濟的資金需求,投資者能否賺錢只是次生功能。如果不清楚這一點,請認真學習周行長在兩會期間的發言。對於政府來說,借此平臺發展產業,進而改善國民的生活,至於投資者能否賺錢,那是各個經濟主體之間的財富博弈問題。在財富博弈中,誰技巧高超誰賺錢,反之可能虧錢。從25年實踐來看,產業資本獲利最大,銀行和投行次之,二級市場投資者整體虧損。三大利益主體,產業資本控局,金融機構提供道具,股市投資者買故事——食物鏈中三者的位勢優劣,是顯而易見的。股市不是不能賺錢,而是誰賺錢。

兩類資本失衡,股指空間有限

如果股市不賺錢,怎么會有那么多人打破腦袋往里鉆,社會精英們樂此不疲?其實,這25年中國股市規模飛速發展,堪稱世界一絕,股票數量和流通市值出現了超級牛市。股票數量增長過猛,其代價就是價格上不去,暫時炒上去也會跌下來,如下圖所示。

文國慶:市場的最大希望在新技術領域

a股流通市值與大盤指數的背離,反映了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此消彼長。從股市活躍資金看,2015年比2014年略有增長,但同一時期,投資到pe/vc領域的產業資本增加了300%。產業資本的投資都是要到股市兌現的,或者直接上市,或者並購借殼,二級市場投資者都要買單——這就是近兩年我們看到並購重組劇增的原因。兩類資金規模如此失衡,股價大幅上漲並不現實。還是那句話:平均每年漲3%,2015年漲多了,2016年就還賬,具體到每個月份,就是上躥下跳。

在估值下半區的操作邏輯

目前市場處在估值的下半區,就是所謂的價值低估,但低估不意味著不可以下跌。盡管兩會還在進行,但市場依然震盪下行,可見漲跌與兩會無關,博弈規律使然。從大局看,股指震盪下行具有客觀原因,銀行股的問題客觀存在,現在要推出不良資產證券化,對股價是利好還是利空?資產證券化,會提高銀行資產的流動性,但既然是不良資產,交易價格一定要低於資產原值。對於銀行來說,把不良資產證券化,就是把過去銀行隱藏的損失通過市場進行一次性確認,如果市場給出的價格是80%,請問銀行的凈資產會下降多少,現在的市凈率還是1倍嗎?如果銀行股靠不住,我們如何認定上證指數已經見底了?

當然,銀行股沒見底不意味著市場沒有投資機會,未來將出現結構性行情,有些股票可以投了。譬如我此前提到過的白酒,盡管不敢說上漲空間很大,但是持股一年8%的收益總是可以期待的。再譬如白色家電,已經成為寡頭壟斷格局,企業利潤比較穩定,不論經濟形勢好壞,基本需求大致是平穩的。

市場的最大希望在新技術領域

上述傳統領域只能防守,沒有大利,最大的空間在高新技術領域,尤其是能改變人們基本生活方式和社會運行狀態的主導型產業。

上周我提出了買入精準醫療為代表的生物技術股,這個觀點不變。盡管我不知道市場哪一天跌到底,在什么點位止跌,但堅信一點,革命性行業的發展是跨越牛熊周期的,其產業爆發力是指數級別的,社會資源也會向這些領域集中。因此,只要選對行業和個股,在目前背景下,賺錢是個大概率事件,當然,短期套牢幾周是可能的。由於我非常看好精準醫療的前景,行業技術進步也處在爆發期,因此建議最大倉位設定在這個領域,左側交易,越跌越買,主動買套。有行業分析能力的激進型投資者,對於精準醫療的倉位可以達到80%,耐心持股,一旦行情啟動,可以迅速滿倉。

對於精準醫療的投資規則,是基於對該行業的判斷,與兩會期間幾個委員的建議無關。

除了精準醫療,對於人工智慧、人機智慧領域,也應該加緊知識儲備和公司調研。谷歌的“阿爾法狗”連贏李世石兩局震驚了世界,大家開始重視人工智慧的戰略價值,重新展望其巨大的發展空間。計算機在智慧上戰勝人類,我是堅信不疑的。在賽前預測李世石和“阿爾法狗”誰會贏時,我在圈子里說李會以0:5慘敗。理由很簡單,現在的計算機已經被賦予學習功能,也就是具有創造力了。由於計算機運算能力的無限擴展性,只有具備學習能力,它戰勝人類智慧就是必然的。當然,人工智慧既可愛又恐怖,控制不好會毀滅人類,這是后話。

與人工智慧相關的機器人、自動駕駛、無人機、虛擬現實、增強現實需要注意了,下一輪行情他們也是熱點。

大盤股還有下跌空間,所謂供給側改革概念、一帶一路概念、國企改革概念、一線城市房地產概念,可能存在重大陷阱,投資者要警惕。(本文作者文國慶系資深投資專家)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