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PMI升至54.1;中經院:今年GDP應可保三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2-06 16:44
精實新聞 2014-02-06 13:15:26 記者 陳怡潔 報導
中華經濟研究院6日公布,1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4.1%,較去年12月微幅上升0.5個百分點,並來到去年5月以來的高點,推動1月PMI上升的主力是春節備料需求和部分廠商對未來景氣看法轉佳,帶動存貨數量指數攀升。展望今年景氣,中經院院長吳中書表示,近日美國ISM製造業數據表現不佳,其實是受到氣候異常影響,但日本、韓國、歐洲PMI指數均呈向上趨勢,今年景氣可以「審慎樂觀」看待,預期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能夠保三的機率很高。
中經院表示,2014 年1月台灣製造業PMI為54.1%,較2013年12月指數微幅上升0.5個百分點,存貨數量指數攀升是1月PMI呈現擴張速度加快的主因。另外,1月新增訂單與生產數量指數都呈現擴張,指數各為55.3%和56.7%,不過,這兩項指數的擴張速度皆趨緩,分別較去年12月下滑1.7和1.3個百分點。
此外,企業對於未來景氣看法也轉趨樂觀,中經院指出,全體企業已連續 2 個月看好「未來六個月的景氣狀況」,且1月看好未來六個月景氣狀況之企業家數比例大幅攀升,指數躍升10.3 個百分點來到65.1%,是去年2月以來攀升幅度最大的一次。
另外,六大產業自去年4月以來,首次全數看好未來六個月的景氣狀況,其中,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與交通工具產業已分別連續6 個月與7 個月看好未來六個月景氣狀況,且1月指數翻揚11.6 與2.7 個百分點來到64.1%與71.1%;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從前月的持平轉為看好未來六個月的景氣狀況,本月指數攀升14.4 個百分點來到64.4%,是六大產業中攀升幅度最高者。
中經院院長吳中書表示,目前PMI趨勢是慢慢攀升,顯示台灣經濟在緩步復甦階段,1月PMI五大指數均為擴張,而由於春節備料需求、以及部分廠商對未來看好,所以1月存貨數量指數明顯擴張,成為支撐1月PMI向上的主力。
但吳中書也提醒,1月數據受到農曆春節效應的影響,且因看好前景而備料或滯銷這兩種正反因素都可能影響存貨數量,此外,1月新增訂單與生產數量指數擴張均趨緩。因此,雖然樂於看到1月PMI指數攀升,但還是要跨月來看整體趨勢,景氣是否已沒有疑慮仍要持續觀察2、3月的表現。
不過,雖然1月新增訂單與生產數量指數擴張趨緩,但1月「未完成訂單指數」出現去年5月以來的首次擴張,指數較去年12月翻揚5.1個百分點來到52.0%;「進口原物料數量指數」也已連續2 個月呈現擴張,且擴張速度加快,指數續揚1.7 個百分點來到53.0%,是過去9 個月來的最高點。
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執行長賴樹鑫指出,未完成訂單是很具有意義的指標,未完成訂單低於50代表未來需求較疲軟,但現在未完成訂單指數已經來到52%,且客戶端的存貨和原物料存貨都往上走,這是很好的現象,代表未來需求的能見度已更加明顯。
賴樹鑫認為,1月PMI數據代表製造業景氣為穩定、持續擴張,但是否已呈復甦還要再觀察一個月,若2月的生產數量和新增訂單上升,則可以確定復甦態勢已相當明顯。
而展望今年全年景氣,吳中書表示,近日美國ISM製造業指數表現疲軟,其實是受到美國氣候異常影響,且美國非製造業ISM指數表現仍佳,沒有受到氣候影響,另外,韓國、日本、歐元區的PMI指數也都呈向上趨勢,可望帶動台灣出口。
吳中書表示,在歐美日韓景氣好轉的帶動下,今年台灣景氣以「審慎樂觀」看待,預期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能夠保三的機率很高,但中國經濟的成長放緩與轉型關卡反而會是今年最大的變數,因此,雖然今年台灣GDP可以達到3%,但能比3%多出多少仍有待觀察。
- 震盪期靠它逢低加碼,追求更大本利和!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